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7页 |
引言 | 第8-9页 |
·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及演化 | 第9-11页 |
·亚洲栽培稻的起源 | 第9页 |
·亚洲栽培稻的演化 | 第9-10页 |
·光壳稻在亚洲栽培稻分类中的地位 | 第10-11页 |
·亚洲栽培稻分类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亚洲栽培稻的传统分类方法 | 第11-14页 |
·亚洲栽培稻的现代分类方法 | 第14-16页 |
·光壳稻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光壳稻的水陆特性 | 第16页 |
·光壳稻的籼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光壳稻的复杂性和进一步分类的意义 | 第17-19页 |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第19-25页 |
·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9-22页 |
·水稻微卫星标记的发展和应用 | 第22-23页 |
·分子标记在水稻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聚类分析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实验目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根据稃毛特性进行籼粳分类 | 第27页 |
·SSR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结果统计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43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9页 |
·根据籽粒形状及稃毛状况分类结果 | 第31-33页 |
·SSR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33-34页 |
·SSR籼粳分类结果 | 第34-39页 |
·结论 | 第39-43页 |
·根据稃毛特性进行籼粳分类,可以快速鉴定籼稻、粳稻和光壳稻 | 第39-40页 |
·SSR技术用于籼粳分类的优越性 | 第40-41页 |
·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云南光壳稻的分类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8页 |
·水稻分类的重要性 | 第43页 |
·水稻分类方法简化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零等位现象及其与水稻的籼粳分化 | 第44-46页 |
·广亲和性研究 | 第46-47页 |
·有关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