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1-13页 |
第2章 山区道路选线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 | 第13-19页 |
·山区道路选线的发展历史 | 第13页 |
·山区道路选线中对环境影响的处理方法 | 第13-16页 |
·山区道路选线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19页 |
第3章 帕隆藏布流域环境背景 | 第19-25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3页 |
·灾害分布与活动状况 | 第23-25页 |
第4章 影响山区道路灾害选线的信息提取及其分析 | 第25-30页 |
·建立山区灾害多发区段道路选线的单因素分析层 | 第25-26页 |
·山区灾害区段影响道路选线信息的提取 | 第26页 |
·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第5章 山区灾害多发区段道路选线的危险度区划 | 第30-42页 |
·GIS应用的原理 | 第30-31页 |
·灾害危险度区划研究现状 | 第31页 |
·危险度区划原则 | 第31-32页 |
·区划方法 | 第32-33页 |
·区划因子分析 | 第33-37页 |
·各区划因子权重确定 | 第37页 |
·危险度区划 | 第37-40页 |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40-42页 |
第6章 山区道路灾害多发区段的选线原则与线路方案拟定 | 第42-48页 |
·山区道路灾害多发区段的选线原则与方法 | 第42-44页 |
·山区道路灾害多发区段线路方案的拟定 | 第44-48页 |
第7章 山区道路灾害多发区段线路方案的模糊优选模型 | 第48-59页 |
·山区道路灾害多发区段路线方案比选的特点 | 第49页 |
·优选因子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 第49-52页 |
·线路方案的模糊优选模型 | 第52-56页 |
·模型分析与计算 | 第56-59页 |
第8章 泥石流地区线路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分析模型 | 第59-68页 |
·建模的数学原理 | 第59-60页 |
·线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量化标准 | 第60-63页 |
·线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作用程度分析 | 第63-65页 |
·线路可靠性判别分析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