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3页 |
| ·立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 2 煤层气地质及渗流特征 | 第13-30页 |
| ·地质特征 | 第13-21页 |
| ·煤层气及煤层气田形成的沉积环境 | 第13-14页 |
| ·煤层中烃类的生成 | 第14-17页 |
| ·煤层气藏的储层特征 | 第17-21页 |
| ·孔隙系统 | 第17-18页 |
| ·主要的物性参数 | 第18-21页 |
| ·煤层气的渗流特征 | 第21-30页 |
| ·煤层气的赋存方式 | 第21-26页 |
| ·吸附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 ·煤层气的吸附特征 | 第23-26页 |
| ·煤层气的流动特征及阶段划分 | 第26-30页 |
| 3 煤层气气-水两相流固耦合渗流模型的建立 | 第30-44页 |
| ·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 ·流固耦合的运动方程 | 第31-34页 |
| ·流固耦合渗流方程 | 第34-38页 |
| ·煤岩变形场方程 | 第38-40页 |
|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 第38-39页 |
| ·煤岩变形场方程 | 第39-40页 |
| ·辅助方程和物性参数耦合方程 | 第40-42页 |
| ·定解条件 | 第42-44页 |
| 4 煤层气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渗流模型有限差分数值解的求取 | 第44-62页 |
| ·离散化和有限差分 | 第44-49页 |
| ·离散化 | 第44-46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46-49页 |
| ·流固耦合渗流模型的差分离散 | 第49-53页 |
| ·差分方程的求解 | 第53-55页 |
| ·流固耦合项处理 | 第55-58页 |
| ·参数的取值问题及产量项处理 | 第58-62页 |
| ·时间取值问题 | 第58-60页 |
| ·空间取值问题 | 第60页 |
| ·产量项处理 | 第60-62页 |
| 5 实例计算及分析 | 第62-75页 |
| ·基本思路 | 第62-63页 |
| ·程序的编制 | 第63-65页 |
| ·实例的计算 | 第65-75页 |
| ·参数的准备 | 第65-69页 |
| ·模拟计算 | 第69-73页 |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73-75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5-76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页 |
| ·建议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