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导论 | 第5-9页 |
第一章 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9-19页 |
一、 执行救济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执行救济的特征 | 第10-11页 |
三、 执行救济的种类 | 第11-12页 |
四、 执行救济制度的确立基础 | 第12-15页 |
五、 执行救济制度的功能 | 第15-17页 |
六、 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执行异议——程序性执行救济 | 第19-24页 |
一、 执行异议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 执行异议制度在我国的特殊意义 | 第20-21页 |
三、 执行异议的条件 | 第21-22页 |
四、 执行异议的程序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异议之诉——实体性执行救济 | 第24-31页 |
一、 异议之诉的语义分析 | 第24页 |
二、 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的区别 | 第24-25页 |
三、 异议之诉的性质 | 第25-27页 |
四、 债务人异议之诉 | 第27-29页 |
五、 第三人异议之诉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1-39页 |
一、 立法之现状 | 第31页 |
二、 立法之缺陷 | 第31-33页 |
三、 立法之完善 | 第33-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