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4页 |
1.1 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 第6-7页 |
1.2 ISO14000系列标准概述 | 第7-14页 |
1.2.1 ISO14000系列标准构成 | 第7-8页 |
1.2.2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运行模式 | 第8-9页 |
1.2.3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一般步骤 | 第9-12页 |
1.2.4 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1.2.5 我国企业申请并取得ISO14001认证的审核流程 | 第13-14页 |
1.3 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意义 | 第14-18页 |
1.4 国内外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1.4.1 国外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1.4.2 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1.5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4页 |
2 影响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宏观方面的原因 | 第24-33页 |
2.1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定环境下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 各级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及部分领导人的短视行为 | 第25-28页 |
2.2.1 对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 第26页 |
2.2.2 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6-27页 |
2.2.3 执法力度不够,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7-28页 |
2.2.4 对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缺乏正确的引导 | 第28页 |
2.3 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 认证机构不规范 | 第30页 |
2.5 咨询机构服务不到位 | 第30-33页 |
3 影响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企业自身的原因 | 第33-38页 |
3.1 企业自身直接阻碍我国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原因 | 第33-35页 |
3.1.1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不高 | 第33-34页 |
3.1.2 企业的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环境状况差 | 第34页 |
3.1.3 将标准神秘化,视其为高不可攀的东西 | 第34-35页 |
3.2 企业自身间接影响我国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原因 | 第35-38页 |
3.2.1 认证过程形式主义严重 | 第35-36页 |
3.2.2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两张皮” | 第36页 |
3.2.3 对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重视不够 | 第36-37页 |
3.2.4 对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重视不够 | 第37-38页 |
4 完善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宏观条件 | 第38-46页 |
4.1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第38页 |
4.2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监管力度 | 第38-43页 |
4.2.1 加强领导,正确引导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 | 第38-39页 |
4.2.2 完善环境立法 | 第39-40页 |
4.2.3 加大执法力度 | 第40-41页 |
4.2.4 加强环保基础技术研究 | 第41页 |
4.2.5 运用价格、收费和税收手段,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 第41页 |
4.2.6 鼓励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保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42页 |
4.2.7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 第42页 |
4.2.8 政府部门应率先垂范,推进ISO14000标准的普及 | 第42-43页 |
4.3 认证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 | 第43-44页 |
4.4 咨询机构要提高业务素质 | 第44-46页 |
5 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微观对策 | 第46-61页 |
5.1 最高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 第46-48页 |
5.2 进行持续的教育培训 | 第48页 |
5.3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 第48-50页 |
5.4 重视环境因素的评价与识别 | 第50页 |
5.5 推行清洁生产 | 第50-55页 |
5.6 加强内部环境审核和管理评审 | 第55-56页 |
5.6.1 加强内部环境审核 | 第55-56页 |
5.6.2 加强管理评审 | 第56页 |
5.7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刺激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强化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的市场推动力 | 第56-61页 |
6 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