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缩略词 | 第7-8页 |
序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1 白菜类作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1 建立在细胞或组织培养基础上的遗传转化 | 第11-15页 |
1.1.2 原位渗入转化法 | 第15-18页 |
1.2 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1.2.1 微生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19-20页 |
1.2.2 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20-23页 |
1.2.3 动物来源的抗虫基因 | 第23-24页 |
1.2.4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植物表达质粒载体的改造和构建 | 第25-32页 |
2.1 材料 | 第25-26页 |
2.2 p~(BBB-PinⅡ)质粒的去内含子 | 第26-28页 |
2.3 p~(SHK-SIP)质粒的构建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结球白菜的叶盘法转化及抗虫基因转化株的获得 | 第32-47页 |
3.1 材料 | 第32页 |
3.2 方法 | 第32-37页 |
3.2.1 无菌苗及外植体的获得 | 第32-33页 |
3.2.2 不定芽的再生能力比较 | 第33-34页 |
3.2.3 农杆菌转化 | 第34页 |
3.2.4 不定芽的诱导及抗性株筛选 | 第34-35页 |
3.2.5 抗性株嵌合体的鉴定与分离 | 第35页 |
3.2.6 抗性株的鉴定 | 第35-37页 |
3.2.7 转化植株的抗虫性测定 | 第37页 |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7-43页 |
3.3.1 基因型对子叶-子叶柄形态发生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Basta浓度对筛选结果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结球白菜PinⅡ基因的转化及转化株的筛选 | 第38-39页 |
3.3.4 抗性株的嵌合体鉴定与分离 | 第39-40页 |
3.3.5 氯酚红鉴定 | 第40页 |
3.3.6 抗性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0-42页 |
3.3.7 PinⅡ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3.4 讨论 | 第43-47页 |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入转化 | 第47-56页 |
4.1 材料准备 | 第47-48页 |
4.1.1 “49菜心”准备 | 第47页 |
4.1.2 农杆菌液的准备 | 第47-48页 |
4.2 真空渗入转化 | 第48页 |
4.3 转化株的筛选 | 第48-49页 |
4.3.1 处理植株的栽培管理 | 第48页 |
4.3.2 抗性株的筛选 | 第48-49页 |
4.4 抗性株的氯酚红鉴定 | 第49页 |
4.5 抗性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9页 |
4.6 结果 | 第49-53页 |
4.6.1 处理植株的结籽及转化株筛选情况 | 第49页 |
4.6.2 氯酚红法鉴定 | 第49-51页 |
4.6.3 PCR及PCR-Southern杂交结果 | 第51-52页 |
4.6.4 抗性株基因组DNA Southern杂交 | 第52-53页 |
4.7 讨论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5.1 植物表达质粒载体的改造和构建 | 第56页 |
5.2 获得PinⅡ转基因大白菜 | 第56页 |
5.3 获得PinⅡ转基因小白菜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1 质粒的大量提取法(碱裂解法) | 第57-58页 |
2 碱法小量快速提取质粒 | 第58-59页 |
3 凝胶的玻璃奶回收法 | 第59页 |
4 农杆菌(电激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9-60页 |
5 SDS法提取植物总DNA | 第60-61页 |
6 Southern杂交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