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中文关键词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 论 | 第6-13页 |
1.1 开发区概念的界定 | 第6-7页 |
1.2 开发区的功能 | 第7-11页 |
1.3 研究开发区发展模式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开发区发展的理论基础——非均衡性经济发展理论 | 第13-21页 |
2.1 增长极理论和倒“U”字型理论 | 第13-14页 |
2.2 非均衡对增长的有利因素分析 | 第14-15页 |
2.3 非均衡对增长的不利因素 | 第15-17页 |
2.4 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确定 | 第17-21页 |
第三章 开发区发展的时空条件 | 第21-30页 |
3.1 时空对开发区发展的基本作用 | 第21-24页 |
3.2 时空因素与开发区发展的关系 | 第24页 |
3.3 开发区的空间布局 | 第24-30页 |
第四章 开发区发展的模式比较 | 第30-39页 |
4.1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与模式比较 | 第30-32页 |
4.2 世界开发区的发展与模式比较 | 第32-35页 |
4.3 开发区定位观点的再认识 | 第35-39页 |
第五章“三相互动”综合发展模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5.1 时空条件分析 | 第39-41页 |
5.2 功能定位分析 | 第41-43页 |
5.3 模式选择 | 第43-47页 |
5.4 三相互动发展模式的优化对策 | 第47-49页 |
结 束 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 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