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0页 |
| 一 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0-17页 |
| (一) 罗马法中的取得时效制度 | 第10-11页 |
| (二) 西方国家法律对取得时效制度的规定 | 第11-14页 |
| (三) 我国对取得时效制度的认识历程 | 第14-17页 |
| 二 取得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 (一) 取得时效制度存在的理由与功能 | 第18-20页 |
| (二) 取得时效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20-24页 |
| (三) 取得时效的中止、中断 | 第24-27页 |
| (四) 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关系 | 第27-29页 |
| (五) 取得时效与善意取得的关系 | 第29-31页 |
| 三 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构建 | 第31-40页 |
| (一) 取得时效制度适用的财产及权利 | 第32-36页 |
| (二) 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 | 第36页 |
| (三) 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 | 第36-37页 |
| (四) 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37-38页 |
| (五) 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条文设计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