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 前言 | 第14-22页 |
| 第一章 主辅料聚氧乙烯的基础性质研究 | 第22-32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22页 |
| ·聚氧乙烯性质的研究 | 第22-30页 |
| ·基础理化性质 | 第23-27页 |
| ·形态学考察 | 第23页 |
| ·干燥失重 | 第23-24页 |
| ·特性粘数的测定 | 第24页 |
| ·粘均分子量 | 第24-25页 |
| ·热性能考察 | 第25-27页 |
| ·粉体学性质 | 第27-30页 |
| ·松密度的测定 | 第27页 |
| ·休止角的测定 | 第27页 |
| ·粒度分布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振动流动性(压缩度)的研究 | 第28-29页 |
| ·压缩成形性(抗张强度)的研究 | 第29-30页 |
| ·水化速率的测定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探索及其评价 | 第32-68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32页 |
| ·格列吡嗪溶解度的测定 | 第32-34页 |
| ·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4-36页 |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4-35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5-36页 |
| ·释放曲线相似性的比较方法--方差分析法 | 第36-38页 |
|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工艺的研究 | 第38-60页 |
| ·制备工艺 | 第38页 |
| ·单因素研究 | 第38-57页 |
| ·含药层处方的影响 | 第39-43页 |
| ·助推层处方的影响 | 第43-48页 |
| ·控释衣膜的影响 | 第48-51页 |
| ·片心制备工艺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体外释放条件的影响 | 第52-55页 |
| ·单因素研究小结 | 第55-57页 |
| ·处方的优化 | 第57-59页 |
| ·稳定性考察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三章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流变与溶胀释药机理的研究 | 第68-90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68页 |
| ·PPOP释药机制的解析 | 第68-72页 |
| ·高分子流变与溶胀性质的研究 | 第72-81页 |
| ·PPOP片心水通量及渗透压的研究 | 第72-74页 |
| ·聚氧乙烯混悬液流变性质的研究 | 第74-79页 |
| ·助推层溶胀性质的研究 | 第79-80页 |
| ·控释衣膜机械性质的研究 | 第80-81页 |
| ·PPOP释药过程中相关现象的分析与探讨 | 第81-84页 |
| ·流动类型的判别 | 第81-82页 |
| ·最小孔径的预测 | 第82页 |
| ·温度对释药速率影响的理论解释 | 第82-83页 |
| ·关于时滞的解释 | 第83-84页 |
| ·PPOP相关释药理论的验证及片心新材料的选择 | 第84-86页 |
| ·讨论 | 第86-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第四章 环糊精包合物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 | 第90-120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90页 |
| ·格列吡嗪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 第90-98页 |
| ·相溶解度的研究 | 第90-92页 |
| ·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92-93页 |
| ·β-CD包合物的制备 | 第93-94页 |
| ·包合物的鉴别 | 第94-98页 |
| ·包合物研究小结 | 第98页 |
| ·环糊精包合增溶型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工艺的研究 | 第98-114页 |
| ·含量测定方法 | 第98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 | 第98页 |
| ·包合增溶型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工艺的研究 | 第98-107页 |
| ·制备工艺 | 第98-99页 |
| ·处方、工艺的单因素研究 | 第99-105页 |
| ·优化因素的筛选 | 第105页 |
| ·处方优化实验 | 第105-107页 |
| ·体外释药机理的研究 | 第107-114页 |
| ·渗透和扩散机制的考察 | 第107-109页 |
| ·衣膜厚度与释药速率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 ·膜控制剂释药行为及机制的分析和探讨 | 第110-114页 |
| ·讨论 | 第114-117页 |
| ·小结 | 第117-120页 |
| 第五章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药物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 第120-136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120页 |
| ·体内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20-121页 |
| ·色谱条件 | 第120页 |
|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120-121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121页 |
| ·格列吡嗪控释片人体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121-129页 |
| ·实验对象 | 第121页 |
| ·方法设计 | 第121-122页 |
| ·数据处理 | 第122-123页 |
| ·实验结果 | 第123-127页 |
|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 第127-129页 |
| ·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 第129-131页 |
| ·讨论 | 第131-134页 |
| ·小结 | 第134-136页 |
| 全文结论 | 第136-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4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4-146页 |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