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试验区概况及研究模式的代表性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一、农林复合系统(Agroforestry)耗水特征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运移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案 | 第26-29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6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 第27-29页 |
第五节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9-34页 |
第二章 根系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8页 |
第一节 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34-44页 |
一、复合系统小麦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39页 |
二、复合系统小麦根系时间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三、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小麦根量的差异 | 第40-42页 |
四、复合系统作物吸水根根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苹果根系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一、果树带根系垂直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二、果树带根系水平分布特征 | 第46页 |
第三节 复合系统中苹果与小麦根系交错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水分运移模型建立 | 第48-77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第48-59页 |
一、作物与果树蒸腾蒸发模型 | 第48-57页 |
二、土壤水分运移模型 | 第57页 |
三、作物与果树蒸腾根系吸水模型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模型求解 | 第59-67页 |
一、定解条件 | 第59页 |
二、求解方法与过程 | 第59-67页 |
第三节 模型验证 | 第67-76页 |
一、复合系统水分运移模型验证 | 第67-73页 |
二、单作系统水分运移模型验证 | 第73-75页 |
三、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水分运移模型模拟精度比较 | 第75-7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模型应用 | 第77-103页 |
第一节 蒸腾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7-86页 |
一、小麦蒸腾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7-83页 |
二、苹果蒸腾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三、复合系统蒸腾总量及作物与果树所占比例的计算与分析 | 第85-86页 |
第二节 根系吸水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6-93页 |
一、小麦根系吸水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二、苹果树根系吸水量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89-92页 |
三、小麦与苹果吸水比值的计算与分析 | 第92-93页 |
第三节 土壤水分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93-97页 |
一、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93-94页 |
二、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效应的计算与分析 | 第94-97页 |
第四节 水分调控对策与途径探讨 | 第97-100页 |
一、优化结构配置 | 第97-98页 |
二、加强农-林界面水分管理 | 第98-99页 |
三、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 第99-100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100-10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03-107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103-105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05-10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录:作者简介及在博士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