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基于荆门大学本科生的调查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消费行为研究)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6页 |
| ·从众心理理论 | 第16页 |
| ·参照群体理论 | 第16-17页 |
| ·交际消费理论 | 第17页 |
| ·社会角色理论 | 第17页 |
| ·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消费行为概述现 | 第19-29页 |
| ·大学生的消费观 | 第19-21页 |
| ·价格是主要考虑因素 | 第19页 |
| ·易受非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理性与感性并存 | 第20-21页 |
|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 第21页 |
|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 第21-24页 |
| ·消费结构构成 | 第21-22页 |
| ·消费结构的特点 | 第22-24页 |
|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 第24-26页 |
| ·理性消费方面 | 第24-26页 |
| ·感性消费方面 | 第26页 |
|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 | 第26-29页 |
| ·日益表现出个性化特征 | 第26-27页 |
| ·消费水平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 第27页 |
| ·消费结构的多样性 | 第27页 |
| ·经济来源的差异性 | 第27-28页 |
| ·消费方式理性与感性并存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6页 |
| ·社会因素 | 第29-31页 |
| ·社会的消费观念 | 第29-30页 |
| ·校园周边环境 | 第30页 |
| ·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 | 第30-31页 |
| ·学校因素 | 第31-32页 |
| ·文化氛围 | 第31-32页 |
| ·同辈群体(参照群体) | 第32页 |
| ·家庭因素 | 第32-34页 |
| ·家庭收入水平 | 第32-33页 |
| ·家庭成员结构 | 第33-34页 |
| ·个人特征因素 | 第34-36页 |
| ·消费观念 | 第34-35页 |
| ·理想消费类型 | 第35页 |
| ·生源地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第36-4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 ·消费主体的消费方式属于寄生性 | 第36页 |
| ·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 第36页 |
| ·消费结构不合理 | 第36-37页 |
| ·消费主义倾向明显 | 第37-38页 |
| ·对策和建议 | 第38-39页 |
| ·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 | 第38页 |
| ·为大学生创造理性消费的校园环境 | 第38-39页 |
| ·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 第39页 |
| ·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录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