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县域中小企业界定 | 第12-14页 |
·供应链融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供应链融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页 |
·国内供应链融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7-20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0-22页 |
2 供应链融资概述 | 第22-32页 |
·供应链融资的运作原理和实践形式 | 第22-24页 |
·供应链融资的运作原理 | 第22-23页 |
·供应链融资的实践形式 | 第23-24页 |
·供应链融资的特征 | 第24-26页 |
·新的风险控制方法和营销模式 | 第24页 |
·包括多种金融产品,是各类金融服务的组合序列 | 第24-25页 |
·融资对象仅限于与核心企业有稳定交易的配套企业 | 第25页 |
·降低了信用风险,但操作风险有所提升 | 第25-26页 |
·供应链融资的参与主体 | 第26-28页 |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 第26-27页 |
·核心企业 | 第27页 |
·配套(中小)企业 | 第27-28页 |
·供应链融资支持型机构 | 第28页 |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来源及控制思路 | 第28-32页 |
·来自商业银行的风险及控制思路 | 第28-29页 |
·来自核心企业的风险及控制思路 | 第29-30页 |
·来自配套企业的风险及控制思路 | 第30页 |
·来自物流监管企业的风险及控制思路 | 第30-31页 |
·来自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及控制思路 | 第31-32页 |
3 晋江市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现状 | 第32-39页 |
·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32页 |
·晋江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 第32-35页 |
·晋江市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 | 第35-37页 |
·晋江市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要点 | 第39-52页 |
·应付账款(存货)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要点 | 第40-43页 |
·应付账款(存货)融资模式的涵义 | 第40-41页 |
·应付账款(存货)融资的风险控制要点 | 第41-43页 |
·预付账款(保兑仓)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要点 | 第43-45页 |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涵义 | 第43-44页 |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控制要点 | 第44-45页 |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要点 | 第45-48页 |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涵义 | 第45-47页 |
·应收账款融资的风险控制要点 | 第47-48页 |
·供应链融资实践模式的比较 | 第48-52页 |
·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比较 | 第48-51页 |
·国内外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实践模式的差异 | 第51-52页 |
5 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实践及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 第52-65页 |
·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实践 | 第52-56页 |
·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实践 | 第52-55页 |
·深圳发展银行的“1+N”供应链融资 | 第52页 |
·大型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实践 | 第52-53页 |
·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实践 | 第53-55页 |
·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实践总结 | 第55-56页 |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 第56-65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体系 | 第56-60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准入评估体系 | 第56-57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债项评级体系 | 第57-58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债项授信体系 | 第58-59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预警体系 | 第59-60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控制 | 第60-65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识别和衡量 | 第60-61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控制流程 | 第61-63页 |
·县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控制方法 | 第63-65页 |
6 A 公司存货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 | 第65-70页 |
·案例背景 | 第65-66页 |
·A 公司存货融资方案设计和业务流程 | 第66-67页 |
·A 公司存货融资的风险控制 | 第67-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晋江市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措施建议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