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轻轨公共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21页 |
| ·城市化进程中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 | 第9-15页 |
| ·特大城市最需要投资领域中交通居首 | 第9-10页 |
| ·城市交通体系的多样化 | 第10-12页 |
| ·路权重组,公交优先 | 第12-15页 |
|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 第15-17页 |
| ·人口问题 | 第15-16页 |
| ·能源问题 | 第16-17页 |
| ·环境问题 | 第17页 |
| ·走向低能耗社会 | 第17-21页 |
| ·什么是低能耗社会 | 第17-18页 |
| ·可再生能源的运用 | 第18-19页 |
| ·低能耗社会中更合理的交通体系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背景分析 | 第21-27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 第21-23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 第21页 |
| ·不同形式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 第21-23页 |
| ·社会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 第23页 |
| ·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比较 | 第23-27页 |
| 第三章 城市轻轨公共领域的人性化设计 | 第27-39页 |
| ·人性化设计的风潮 | 第27-29页 |
| ·城市轻轨为什么需要人性化设计 | 第29-31页 |
| ·乘客的基本需求要求人性化设计 | 第29-30页 |
| ·城市的迅速扩张呼唤人性化设计 | 第30-31页 |
| ·城市轻轨人性化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31-39页 |
| ·车体部分 | 第31-35页 |
| ·环境及公共设施部分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公共空间形态与人的关系 | 第39-46页 |
| ·公共空间形态 | 第39-42页 |
| ·空间形态的形成 | 第39-40页 |
| ·公共领域的空间形态 | 第40-42页 |
| ·感知公共空间秩序 | 第42-43页 |
| ·人的行为与空间秩序 | 第42页 |
| ·人的心理因素是有序的 | 第42页 |
| ·人的行为过程 | 第42-43页 |
| ·公共空间形态的实用价值 | 第43-45页 |
| ·公共空间功能的多义性 | 第43-44页 |
| ·公共设施载体的多元化 | 第44-45页 |
| ·艺术的公共空间形态 | 第45-46页 |
| ·艺术美与空间构成 | 第45页 |
|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文化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轻轨公共空间形态人性化设计应用 | 第46-55页 |
| ·无锡轻轨项目背景分析 | 第46-47页 |
| ·无锡轻轨公共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思考 | 第47-51页 |
| ·轻轨车辆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 | 第47-49页 |
| ·无障碍设计在轨道空间中的考虑 | 第49页 |
| ·轨道空间识别性设计 | 第49-51页 |
| ·无锡轻轨设计以城市文化为导向 | 第51-55页 |
| ·城市文化造型要素 | 第51-52页 |
| ·城市文化色彩要素 | 第52-53页 |
| ·城市文化材料要素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