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关键词释义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未足额出资股权的法律分析 | 第14-24页 |
第一节 股权的法律性质解析 | 第14-18页 |
一、股权性质论说 | 第14-15页 |
二、股权性质辨析 | 第15-17页 |
三、股权行权基础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股东资格的法律确认 | 第18-21页 |
第三节 未足额出资股权内容 | 第21-24页 |
一、未足额出资股权具体内容 | 第21-22页 |
二、未足额出资股权的限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后续出资义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本依据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后续出资义务制度设计的前提——未足额出资股权流转 | 第24-27页 |
一、股权转让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股权转让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25-26页 |
三、未足额出资股权的可转让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后续出资义务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 | 第27-32页 |
一、制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 | 第27-28页 |
二、制度设计的经验总结 | 第28-30页 |
三、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 | 第30页 |
四、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正常未足额出资股权协议转让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32-39页 |
第一节 正常未足额出资股权的协议转让的效力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合同法路径 | 第33-34页 |
一、合同法安排的理论基础 | 第33页 |
二、合同法的具体安排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公司章程路径 | 第34-37页 |
一、公司章程安排的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二、公司章程的具体安排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公司法路径 | 第37-39页 |
一、公司法安排的理论基础 | 第37页 |
二、公司法的具体安排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非正常未足额出资股权协议转让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39-45页 |
第一节 非正常未足额出资股权协议转让的效力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后续出资义务之主体认定 | 第40-42页 |
一、后续出资义务之主体认定学说 | 第40-41页 |
二、我国后续出资义务主体认定之选择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受让人的权利救济 | 第42-45页 |
一、受让人权利救济的法律基础 | 第42-43页 |
二、受让人的追偿权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未足额出资股权非协议转让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45-54页 |
第一节 未足额出资股权赠与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未足额出资股权夫妻财产分割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未足额出资股权继承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49-51页 |
第四节 未足额出资股权强制执行之后续出资义务制度安排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