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集体林权变革的逻辑--改革开放以来闽中溪乡的表达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第一章 研究进入第11-29页
 一、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第11-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9页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19-23页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23-26页
 五、核心概念的简要说明第26-29页
第二章 “林地政策下乡”:期盼与失望第29-46页
 一、闽中溪乡的表述第29-32页
 二、历史轨迹的再现第32-36页
 三、包产到户的移植第36-40页
 四、惯性力量的运作第40-46页
第三章 股份合作林场的遭遇:表象与实质第46-67页
 一、社会变迁与乱砍滥伐现象第46-51页
 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第51-54页
 三、有股难有权,有林难有利第54-58页
 四、“股份林”难以承受之重第58-67页
第四章 集体林权的市场化运作:政策调适与社会排斥第67-84页
 一、拍卖“四荒地”使用权第67-72页
 二、集体林权改革的再探索第72-76页
 三、产权改革引发社会排斥第76-84页
第五章 集体林权的再造:超越与隐忧第84-103页
 一、宏观环境的改变第84-89页
 二、乡村的二元结构第89-92页
 三、“第三次土地改革”第92-95页
 四、多个意外的出现第95-103页
第六章 林权·国家·农民:关系与演进第103-115页
 一、国家介入与林权改革第103-106页
 二、林权变革与农民行为第106-109页
 三、制度导入与乡村发展第109-112页
 四、国家转型与农民权利第112-115页
第七章 结语:集体林权变革的逻辑与启示第115-122页
 一、改革逻辑:现实背景的策略性反应第115-117页
 二、变革逻辑: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第117-119页
 三、历史启示:政治是乡村发展的灵魂第119-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9页
后记第129-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晚清民国时期浅绛彩瓷的影响
下一篇:德国统一与欧盟东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