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牛膝概述 | 第11-12页 |
·植物形态 | 第11页 |
·生境及习性 | 第11页 |
·药材的鉴定 | 第11-12页 |
·牛膝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皂苷类化合物 | 第12页 |
·多糖类 | 第12页 |
·甾酮类 | 第12-13页 |
·含量的测定 | 第13页 |
·中药材道地药材、GAP 的概念、意义和进展 | 第13-15页 |
·中药材道地药材和GAP 的概念 | 第13-14页 |
·中药材GAP 的实施及基地建设的意义 | 第14页 |
·中药材GAP 的实施进展 | 第14-15页 |
·牛膝标准化生产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牛膝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影响牛膝产量和质量形成因素的研究 | 第17-19页 |
·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 | 第19-20页 |
·生殖生长调控研究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观察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3-27页 |
·因素1 的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3-26页 |
·因素2 的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6-27页 |
·因素3 的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7页 |
·因素4 的测定指标 | 第27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59页 |
·种植密度对牛膝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28-45页 |
·牛膝生长发育时期的划分 | 第28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土壤特性 | 第28-33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生长发育规律 | 第33-38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光合特性 | 第38-43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根、茎和叶中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 | 第43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倒二叶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种植密度对牛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喷施玉米健壮素后对牛膝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45-51页 |
·喷施玉米健壮素后对牛膝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5-46页 |
·喷施玉米健壮素后对牛膝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6页 |
·喷施玉米健壮素后对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喷施玉米健壮素后对牛膝叶片抗逆生理的影响 | 第49-50页 |
·喷施玉米健壮素后对牛膝多糖和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摘除花序对牛膝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51-55页 |
·摘除花序后对牛膝生育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51-52页 |
·摘除花序对牛膝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摘除花序对牛膝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摘除花序对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摘除花序对牛膝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摘除花序对可溶性糖(SS)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摘除花序对牛膝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采收期对牛膝品质的影响 | 第55-59页 |
·不同采收期单位面积根产量及含水率 | 第55页 |
·牛膝植株中可溶性糖(SS)含量 | 第55-56页 |
·牛膝不同生长期各器官中多糖含量 | 第56页 |
·牛膝不同生长期各器官中齐墩果酸含量 | 第56-5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9-66页 |
·种植密度对牛膝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59-62页 |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牛膝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59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密度下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60页 |
·不同密度下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密度下对牛膝产量和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的影响 | 第61页 |
·不同密度下牛膝光合特性的变化 | 第61-62页 |
·牛膝最佳密度的确定 | 第62页 |
·玉米健壮素对牛膝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62-63页 |
·玉米健壮素对牛膝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62页 |
·玉米健壮素对牛膝抗逆生理的影响 | 第62-63页 |
·玉米健壮素对牛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3页 |
·摘除花序对牛膝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采收期对牛膝品质的影响 | 第64页 |
·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 第64页 |
·不同采收期与牛膝次生物质代谢 | 第64页 |
·对牛膝多糖和齐墩果酸测定方法的探讨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英文摘要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