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玉米自交系种性变异与退化 | 第10-13页 |
·玉米自交系种性变异与退化现象 | 第10-11页 |
·玉米自交系种性变异与退化原因 | 第11-12页 |
·延缓玉米自交系种性变异与退化的途径 | 第12-13页 |
·玉米自交系变异株系的选择效应 | 第13-14页 |
·玉米自交系粒位的选择效应 | 第14-17页 |
·粒位效应的原理 | 第14页 |
·粒位效应在作物中的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粒位效应在玉米中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粒位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18-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8页 |
·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株粒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种子活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 | 第21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幼苗素质的考察 | 第21-22页 |
·株粒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株高和穗位高的影响 | 第22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茎粗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叶面积的影响 | 第23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比叶重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4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果柄伤流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株粒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5-31页 |
·一体化选择后对杂交后代叶绿素的影响 | 第25页 |
·一体化选择后对杂交后代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对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26页 |
·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一体化选择后对杂交后代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对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对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第28页 |
·对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影响 | 第29页 |
·对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生育后期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株粒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抗病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灰斑病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锈病的影响 | 第32页 |
·株粒一体化选择的增产效应 | 第32-34页 |
·一体化选择杂交后代产量比较 | 第32-33页 |
·杂交后代产量性状表现及比较 | 第33页 |
·杂交后代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 | 第33-34页 |
·株粒一体化选择对杂交后代品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英文摘要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