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方法在自然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7页 |
(一) 美与审美 | 第11-13页 |
1. 美的本质 | 第11-12页 |
2. 审美的含义与特点 | 第12-13页 |
(二) 科学美及其特征 | 第13-15页 |
1. 科学美的形式 | 第13-14页 |
2. 科学美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自然科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作用 | 第15-17页 |
1. 自然科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 第15-16页 |
2. 自然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二、审美方法在自然科学发展中运用的历史考察 | 第17-27页 |
(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 第17-19页 |
1.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的数学形式 | 第17-18页 |
2. 欧多克索:“美”的天球组合模型 | 第18页 |
3 . 托勒密:“美”的地心体系 | 第18-19页 |
(二) 近代科学的兴起与两次科学革命时期 | 第19-23页 |
1. 伽利略:物理学中的“数学——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 开普勒:和谐次序的行星运动定律 | 第20-21页 |
3. 麦克斯韦:电和磁对称的方程组 | 第21-23页 |
(三) 现代新科学兴起及第三次科学革命时期 | 第23-27页 |
1 . 薛定谔:波粒二象性完美统一的方程 | 第23页 |
2. 华生和克里克: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 第23-24页 |
3 .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 | 第24-27页 |
三、审美方法在自然科学创造中的作用机理 | 第27-41页 |
(一) 审美方法在自然科学创造中的基本原则 | 第27-32页 |
1. 简单性原则 | 第27-28页 |
2. 对称性原则 | 第28-30页 |
3. 和谐统一性原则 | 第30-32页 |
(二) 审美方法在自然科学创造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 第32-41页 |
1. 审美方法在科学研究准备过程中的启迪作用 | 第32-34页 |
2. 审美方法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建构作用 | 第34-35页 |
3. 审美方法在提出假说过程中的整合作用 | 第35-37页 |
4. 审美方法在建构理论过程中的鉴选作用 | 第37-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