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 ·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15页 |
| ·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廉租住房供给对象的确定性 | 第15-16页 |
| ·廉租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和社会福利性 | 第16页 |
| ·廉租住房供应方式的固定性 | 第16页 |
| ·廉租住房运作过程的封闭性 | 第16页 |
| ·廉租住房补贴方式的多样性 | 第16页 |
| ·构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6-22页 |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7-18页 |
| ·住宅过滤理论 | 第18-20页 |
| ·社会排斥理论 | 第20-22页 |
| 3 我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 ·我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 ·我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现状 | 第23-25页 |
| ·我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政府职能不到位 | 第25-26页 |
| ·廉租对象覆盖面过于狭窄 | 第26页 |
| ·廉租房建设资金不足 | 第26页 |
| ·收入线划分标准难以确定 | 第26页 |
| ·廉租住房的立法不健全 | 第26-27页 |
| ·缺乏有效的房源信息交流机制 | 第27-28页 |
| 4 国内外实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 第28-37页 |
| ·国内外推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 | 第28-35页 |
| ·美国的公共住房制度 | 第28-30页 |
| ·新加坡的公共组屋 | 第30-31页 |
| ·英国廉租房制度 | 第31-32页 |
| ·香港的公共住房制度 | 第32-35页 |
| ·国内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第35-37页 |
| ·制定相应的廉租住房保障法规 | 第35页 |
| ·政府应与其他参与者合作 | 第35页 |
| ·专业化的住房管理 | 第35页 |
| ·充分利用存量房 | 第35-37页 |
| 5 完善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南宁市为例 | 第37-46页 |
| ·南宁市廉租住房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 ·南宁居民的总体居住水平 | 第37-38页 |
| ·南宁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 | 第38页 |
| ·南宁市廉租住房供给分析 | 第38-39页 |
| ·构建南宁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标准 | 第39-42页 |
| ·实物配租面积标准的确定 | 第39-40页 |
| ·实物配租装修标准的确定 | 第40-42页 |
| ·廉租住房供应资金的筹集 | 第42-43页 |
| ·政府财政拨款 | 第42页 |
| ·住房公积金的部分增值资金 | 第42页 |
| ·直管公房出售后的部分净归集资金 | 第42-43页 |
| ·社会捐赠或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 | 第43页 |
| ·筹措廉租住房房源 | 第43-44页 |
| ·增加政府拥有廉租房的数量 | 第43-44页 |
| ·鼓励私人机构参与廉租房的建设 | 第44页 |
| ·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信用监管制度 | 第44-46页 |
| ·搞好收入监管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 第44页 |
| ·加强公众监督 | 第44页 |
|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 第44-45页 |
| ·加强宣传和教育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