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8页 |
·纳米导论 | 第10-22页 |
·物质处于化学和固态物理学之间的新领域 | 第16-18页 |
·纳米材料的历史背景 | 第18-22页 |
·纳米金属材料的性能 | 第22-26页 |
·表面效应 | 第22-23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23-24页 |
·久保效应 | 第24-25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25页 |
·原子的扩散行为 | 第25-26页 |
·催化和贮氢性能 | 第26页 |
·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 | 第26-37页 |
·金属纳米微粒的制备 | 第27-36页 |
·物理法 | 第27-29页 |
·械力学法-球磨法 | 第29页 |
·化学法合成 | 第29-36页 |
·金属纳米块体材料制备 | 第36-37页 |
·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 | 第37-38页 |
·本论文的内容及意义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第二章 液相还原法制备单质铁纳米颗粒及表征 | 第48-100页 |
·引言 | 第48-55页 |
·实验原理 | 第55-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80页 |
·水热条件下制备铁纳米颗粒 | 第59-67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步骤 | 第60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60-67页 |
·XRD 表征 | 第60-63页 |
·动态光散色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63-65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65-67页 |
·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铁纳米颗粒 | 第67-8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67-68页 |
·实验步骤 | 第68-69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69-80页 |
·XRD 表征 | 第69-71页 |
·动态光散色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71-72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能谱(EDS)分析 | 第72-74页 |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 第74-78页 |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78-79页 |
·热分析 | 第79-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95页 |
·反应最佳条件的讨论 | 第81-91页 |
·对于反应物用量及其浓度的讨论 | 第81-84页 |
·不同添加剂及滴加时间的影响 | 第84-86页 |
·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86-91页 |
·常温常压下柠檬酸可以促进反应的机理讨论 | 第9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第三章 液相原位还原制备单质铁纳米棒 | 第100-140页 |
·引言 | 第100-113页 |
·实验部分 | 第113-116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13-114页 |
·实验步骤 | 第114-116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116-121页 |
·XRD 分析 | 第116-117页 |
·EDS 分析 | 第117页 |
·场发射扫描电镜 | 第117-120页 |
·超导量子干涉仪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34页 |
·磁场强度对于铁纳米棒制备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不同分子量的PEG 对于铁纳米棒制备的影响 | 第124-129页 |
·棒状单质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机理 | 第129-134页 |
本章小节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第四章 液相化学还原制备纳米钴、镍单质或合金颗粒 | 第140-198页 |
·单质钴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 第140-164页 |
·引言 | 第140-142页 |
·纳米钴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 第140-141页 |
·纳米钴粉的制备 | 第141-142页 |
·水相还原制备钴纳米粒子 | 第142-145页 |
·实验部分 | 第142-144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42-143页 |
·水相中制备钴纳米粒子过程 | 第143-144页 |
·实验原理 | 第144-145页 |
·纳米钴粒子的表征 | 第145-151页 |
·动态光散射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145-14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46-14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149-15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150-151页 |
·钴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的各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151-161页 |
·氢氧化钠用量对实验过程的影响 | 第151-154页 |
·氢氧化钠的用量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154-155页 |
·反应物的浓度 | 第155-156页 |
·反应物配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156-157页 |
·络合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157-160页 |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 第160-161页 |
·钴纳米片的自组装 | 第161-164页 |
·镍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 第164-175页 |
·引言 | 第164-165页 |
·实验部分 | 第165-166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65-166页 |
·纳米金属镍粉末的制备过程 | 第166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166-1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7-174页 |
·N_2H_4/Ni~(2+)的浓度比对粒度的影响 | 第167-168页 |
·Ni2+浓度对粒径的影响 | 第168页 |
·XRD 分析 | 第168-169页 |
·差热/热重分析(DTA-TGA) | 第169-170页 |
·UV 分析 | 第170-171页 |
·FESEM 分析 | 第171-174页 |
·反应机理讨论 | 第174-175页 |
·Co-Ni 纳米合金粉末的制备 | 第175-187页 |
·引言 | 第175-177页 |
·实验部分 | 第177-17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177-178页 |
·Co-Ni 纳米合金粉末制备过程 | 第178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1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78-183页 |
·XRD 分析 | 第178-181页 |
·UV 分析 | 第181-182页 |
·FESEM 分析 | 第182-183页 |
·反应机理讨论 | 第183-187页 |
本章小结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8-199页 |
论文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99-201页 |
中文摘要 | 第201-203页 |
Abstract | 第203-206页 |
致谢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