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培训迁移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二)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 第20-21页 |
二、培训迁移及其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一)培训迁移的涵义 | 第21-22页 |
(二)培训迁移理论 | 第22-26页 |
(三)培训迁移理论模型 | 第26-27页 |
三、自我效能感定义及其有关理论 | 第27-31页 |
(一)自我效能感 | 第27-29页 |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3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3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四、研究工具 | 第32-35页 |
(一)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32页 |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问卷 | 第32-35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问卷编制 | 第35-41页 |
一、被试 | 第35页 |
二、培训迁移问卷项目分析 | 第35-37页 |
三、培训迁移问卷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四、培训迁移问卷信度分析 | 第38-39页 |
五、正式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一、被试教师基本情况描述 | 第41-42页 |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42-43页 |
(一)数据的处理 | 第42页 |
(二)信度效度检验 | 第42-43页 |
(三)数据的分析 | 第43页 |
三、教师自我效能感分析 | 第43-44页 |
四、人口学变量对培训迁移行为的差异影响 | 第44-46页 |
(一)“性别”与“教龄”对培训迁移行为的差异影响 | 第44页 |
(二)“教龄”与“教授学科”对培训迁移行为的差异影响 | 第44-45页 |
(三)“教授学科”与“教育程度”对培训迁移行为的差异影响 | 第45-46页 |
(四)“教育程度”与“教龄”对培训迁移行为的差异影响 | 第46页 |
五、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培训迁移的关系 | 第46-49页 |
(一)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二)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49-5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9页 |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一、访谈提纲 | 第53页 |
二、调查问卷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
1.基本情况 | 第58页 |
2.主要学习经历 | 第58页 |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