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页 |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9页 |
·景观设计趋同现象 | 第10-15页 |
·产生景观设计趋同的原因 | 第15-18页 |
·城市景观设计趋同的根源:设计偏离了场所精神与地域文化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概述 | 第20-27页 |
·地域文化概念及相关论述 | 第20-25页 |
·文化与地域文化概念 | 第20-23页 |
·地域文化的构成与特征 | 第23-24页 |
·地域文化的成长特性 | 第24页 |
·地域文化的表现 | 第24-25页 |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关系 | 第25-27页 |
·景观反映的地域文化层面 | 第25-26页 |
·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内涵的特征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根植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景观设计表达方法 | 第27-51页 |
·地域景观与自然环境 | 第27-34页 |
·自然环境是景观设计创作最根本源泉 | 第27页 |
·地域景观设计对自然环境表达 | 第27-34页 |
·地域景观与文化传统 | 第34-38页 |
·传统文化 | 第34-35页 |
·民族文化 | 第35-36页 |
·宗教文化 | 第36-38页 |
·地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 | 第38页 |
·地域景观与适合技术 | 第38-42页 |
·技术的含义 | 第38-39页 |
·传统技术现代化 | 第39-40页 |
·理性的应用新技术 | 第40页 |
·适宜技术 | 第40-42页 |
·地域景观与理性材料 | 第42-44页 |
·地方材料 | 第42-43页 |
·新材料 | 第43-44页 |
·用地域性特色创造景观的几种手段 | 第44-48页 |
·再现与抽象表达 | 第45页 |
·对比与融合技巧 | 第45页 |
·隐喻与象征手段 | 第45-46页 |
·生态与数字化运用 | 第46-48页 |
·对设计师素质的要求 | 第48-51页 |
·合理的知识结构 | 第48页 |
·求实的工作态度 | 第48-49页 |
·开放的理论系统 | 第49-50页 |
·良好的职业道德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场所在景观中的诠释 | 第51-65页 |
·概述 | 第51页 |
·国外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案例 | 第51-60页 |
·布雷·马克斯作品:巴西地方园林素材的成功运用 | 第51-52页 |
·里卡多·莱戈雷塔·比利切斯:历史追忆 | 第52-54页 |
·麦克哈格与拉兹:欧美国家对废弃工业场所的记忆和生态原则 | 第54-57页 |
·枡野俊明:禅宗思想与日本传统景观设计的结合 | 第57-60页 |
·国内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案例 | 第60-65页 |
·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立足时代、继承传统、超越传统 | 第60-65页 |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 | 第65-69页 |
·从趋同化走向地域化:设计应该着眼于特定的地点与文化 | 第65页 |
·根植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景观设计的整体设计思路 | 第65-66页 |
·对我国当前景观行业的相关思考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