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8-15页 |
·俄罗斯式管理研究的意义 | 第8-11页 |
·俄罗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8-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俄罗斯自身的特殊性 | 第10-11页 |
·涉及俄罗斯式管理的重要文献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涉及俄罗斯式管理的三个著名研究理论 | 第15-27页 |
·霍夫斯坦特(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 | 第15-19页 |
·霍夫斯坦特的文化维度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霍夫斯坦特关于俄罗斯式管理特质的概括 | 第18页 |
·霍夫斯坦特的文化维度理论评述 | 第18-19页 |
·特罗普纳(Trompenaars)的七维世界商务文化图景理论 | 第19-24页 |
·特罗普纳的七维世界商务文化图景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特罗普纳关于俄罗斯式管理特质的概括 | 第22-24页 |
·特罗普纳的七维世界商务文化图景理论评述 | 第24页 |
·《国际工商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俄罗斯式管理 | 第24-27页 |
·《国际工商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俄罗斯式管理特质的概括 | 第24-26页 |
·《国际工商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俄罗斯式管理特质的评述 | 第26-27页 |
3 俄罗斯的文化、历史与宗教 | 第27-38页 |
·俄罗斯的文化 | 第27-30页 |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回顾(9-17世纪) | 第27-28页 |
·新时期的文化(18-20世纪) | 第28-29页 |
·苏联时期的文化(1917年-1991年) | 第29页 |
·苏联解体后的文化 | 第29-30页 |
·俄罗斯的历史 | 第30-33页 |
·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 | 第30页 |
·蒙古统治时期(1240-1480)与亚洲文化影响 | 第30-31页 |
·近代俄罗斯(1480-1917)与西方化历程 | 第31-33页 |
·俄罗斯的宗教——东正教 | 第33-38页 |
·东正教的特点 | 第33-35页 |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发展历史 | 第35-38页 |
4 基于东正教文明的俄罗斯式管理特质 | 第38-48页 |
·世界观方面:外控型管理,“上帝”是最高主宰 | 第39-40页 |
·人性观方面:重“人治”而轻“法治”,信赖朋友 | 第40-41页 |
·人际关系方面:集体主义倾向,“公社”模式 | 第41-43页 |
·行为取向方面:注重伦理道德,享受生活,对财富持消极态度 | 第43-44页 |
·思维模式方面:形象直觉,务虚先于务实,极端性、易变性 | 第44-45页 |
·空间观方面:公开,不喜欢孤独 | 第45-46页 |
·时间观方面:缺乏时间观念 | 第46-48页 |
5 案例 | 第48-56页 |
·卡马兹汽车厂:外控型管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第48-49页 |
·克格勃退役军官经商:重“人治”而轻“法治”,信赖朋友 | 第49-50页 |
·前苏联留美学生的集体生活:集体主义倾向,“公社”模式 | 第50-51页 |
·热尼亚夫妇:注重伦理道德,享受生活,对财富持消极态度 | 第51-52页 |
·轻工产品换小汽车贸易:形象直觉,务虚先于务实 | 第52-53页 |
·乔治·伯曼在俄罗斯:公开,不喜欢孤独 | 第53-54页 |
·鱼粉换拖拉机贸易:缺乏时间观念 | 第54-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