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9页 |
·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突出作用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及方式的空白 | 第10页 |
·国内外已有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研究的安排 | 第12-14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2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 | 第14-22页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 | 第14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 第14-16页 |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4-15页 |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5页 |
·丹尼森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贡献 | 第15-16页 |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 | 第16-18页 |
·罗默的知识积累模型 | 第16-17页 |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 第17-18页 |
·与人力资本投入相关的经济增长模型 | 第18-22页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第18-19页 |
·有效劳动模型 | 第19-20页 |
·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 第20-22页 |
3. 京津晋蒙四省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异 | 第22-37页 |
·经济增长水平差异对比 | 第22-25页 |
·人均GDP差异 | 第22-23页 |
·产业结构差异 | 第23-25页 |
·物质资本存量水平 | 第25-31页 |
·各省区物质资本存量的度量 | 第25-27页 |
·物质资本存量差异的对比 | 第27-31页 |
·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 第31-37页 |
·各省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度量 | 第31-32页 |
·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对比 | 第32-37页 |
4. 人力资本对京津晋蒙四省区经济增长作用差异的对比分析 | 第37-48页 |
·实证分析模型的选择 | 第37页 |
·模型的数据准备 | 第37-38页 |
·产出Y | 第37页 |
·物质资本投入K_t | 第37-38页 |
·人力资本存量H_t | 第38页 |
·人力资本水平h_t | 第38页 |
·人力资本在京津晋蒙四省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第38-48页 |
·回归方程及生产函数的建立 | 第38-40页 |
·各省区有效劳动模型的解释 | 第40-41页 |
·各省区人力资本外部模型的解释 | 第41-42页 |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 第42-48页 |
5. 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与对策 | 第48-53页 |
·导致人力资本发挥作用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教育投资的力度 | 第48-49页 |
·在职培训的开展 | 第49页 |
·人力资本转移流动 | 第49-50页 |
·经济发展制度 | 第50页 |
·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贡献作用的有效举措 | 第50-53页 |
·用高端化的教育水准积累人力资本 | 第50-51页 |
·用结构化的在职培训培养技能人才 | 第51页 |
·用健全化的人才市场引进精英骨干 | 第51-52页 |
·用完善化的投资结构创新发展制度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