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结构功能主义概述 | 第9-11页 |
·研究视角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2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 | 第13-22页 |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13-16页 |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 | 第13-14页 |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 第14-16页 |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容 | 第16-18页 |
·廉租房制度 | 第16-17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 | 第17页 |
·限价商品房制度 | 第17-18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18页 |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实态 | 第18-22页 |
·廉租房制度的实行情况 | 第18-19页 |
·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实行情况 | 第19-21页 |
·限价商品房制度的实行情况 | 第21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行情况 | 第21-22页 |
3 北京市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缺乏稳定有效的资金渠道 | 第22-23页 |
·住房保障政策缺陷 | 第23页 |
·住房保障配套措施滞后 | 第23页 |
·住房信息系统不健全 | 第23-24页 |
·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经济系统 | 第24-25页 |
·政治系统 | 第25-26页 |
·社会共同体系统 | 第26页 |
·文化模式托管系统 | 第26-27页 |
4 不同住房保障模式的比较 | 第27-36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保障模式 | 第27-31页 |
·香港模式 | 第27-29页 |
·日本模式 | 第29-30页 |
·美国模式 | 第30页 |
·英国模式 | 第30-31页 |
·北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模式的比较 | 第31-36页 |
·保障目的和保障体系比较 | 第31-33页 |
·保障内容比较 | 第33-34页 |
·住房保障模式的相似性 | 第34-35页 |
·住房保障模式的相异性 | 第35-36页 |
5 启示与对策 | 第36-44页 |
·启示 | 第36-38页 |
·住房保障法制的建立与完善 | 第36页 |
·住房保障运行方式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 第36-37页 |
·保障水平的层次性和保障手段的多元性 | 第37页 |
·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和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 第37-38页 |
·对策 | 第38-44页 |
·政府支持系统 | 第38-40页 |
·社会支持系统 | 第40-42页 |
·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 第42-43页 |
·文化支持系统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