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中“真实出售”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0-16页 |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 第10-12页 |
二、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 第12-13页 |
(一) 确定证券化的资产 | 第12页 |
(二) 设立SPV | 第12页 |
(三) 转移资产 | 第12页 |
(四) 信用增级 | 第12-13页 |
(五) 信用评级 | 第13页 |
(六) 发行证券 | 第13页 |
(七) 偿付 | 第13页 |
三、资产证券化中的“真实出售”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真实出售”法律关系分析 | 第16-21页 |
一、“真实出售”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16-18页 |
(一) 发起人 | 第16页 |
(二) 特殊目的机构 | 第16-18页 |
二、“真实出售”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18-19页 |
三、“真实出售”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真实出售”法律标准的判定问题 | 第21-31页 |
一、“真实出售”判例的不一致性 | 第21-22页 |
二、法院判定“真实出售”时考虑的因素 | 第22-25页 |
(一) 追索权 | 第23页 |
(二) 索取权 | 第23-24页 |
(三) 定价机制 | 第24页 |
(四) 应收账款帐户管理权 | 第24-25页 |
三、“真实出售”判定标准的完善 | 第25-28页 |
(一) “两步走”的司法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二) 法院判定“真实出售”时考虑因素的完善 | 第26-28页 |
四、“安全港”条款 | 第28-29页 |
五、影响“真实出售”判定的欺诈性转移风险及其防范 | 第29-31页 |
(一) 欺诈性转移风险 | 第29-30页 |
(二) 欺诈性转移风险的防范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真实出售”在中国的法律问题 | 第31-38页 |
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立法现状和实践 | 第31-33页 |
(一)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立法现状 | 第31页 |
(二)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 | 第31-33页 |
二、“真实出售”在中国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3-38页 |
(一) 我国SPV 的形式问题 | 第33-34页 |
(二) 我国拟进行“真实出售”的资产及其转让问题 | 第34-35页 |
(三) 我国债权转让中附带担保权益的变动问题 | 第35-36页 |
(四) 我国“真实出售”法律标准的缺失问题 | 第36-37页 |
(五) 我国《破产法》规定的欺诈性转移问题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