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Stokes-Brinkman耦合模型 | 第11-12页 |
| ·管渗耦合模型 | 第12页 |
| ·改进的三重介质模型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 第15-31页 |
| ·基岩特征研究 | 第15-27页 |
| ·孔渗特征分析 | 第15页 |
| ·表观认识 | 第15-16页 |
| ·CT扫描分析 | 第16-19页 |
| ·铸体薄片分析 | 第19-20页 |
| ·NMR可动流体饱和度测试 | 第20-23页 |
| ·恒速压汞实验 | 第23-25页 |
| ·微裂缝对岩心流动特征影响 | 第25-27页 |
| ·裂缝特征研究 | 第27-29页 |
| ·裂缝的描述参数 | 第27-28页 |
| ·裂缝的成因 | 第28页 |
| ·裂缝的分类 | 第28-29页 |
| ·溶洞特征研究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岩单相渗流规律研究 | 第31-37页 |
| ·基岩单相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 第31-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31-35页 |
| ·基岩单相非达西渗流模型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缝洞组合模型实验研究及应用 | 第37-53页 |
| ·单井钻遇溶洞模型弹性开采实验研究 | 第37-44页 |
| ·物理模型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 ·数学模型 | 第40-44页 |
| ·单井钻遇洞边缝模型弹性开采实验研究 | 第44-53页 |
| ·物理模型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 ·数学模型 | 第49-53页 |
| 第五章 介质间流体交换规律研究 | 第53-63页 |
| ·基岩和溶洞间的不稳定流体交换规律 | 第53-59页 |
| ·物理模型 | 第53页 |
| ·数学模型 | 第53-59页 |
| ·基岩和裂缝间的不稳定流体交换规律 | 第59-62页 |
| ·物理模型 | 第59页 |
| ·数学模型 | 第59-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