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篇 研究综述 | 第12-26页 |
第一章 猪链球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猪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猪链球菌的分类 | 第12-13页 |
·猪链球菌致病有关的毒力因子 | 第13-17页 |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echaride ,CPS) | 第13-14页 |
·溶菌酶释放蛋白(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MRP)和胞外蛋白因子(extar-cellular Protein factor,EF) | 第14页 |
·溶血素(suilysin,Sly) | 第14-15页 |
·纤粘连蛋白/纤粘连蛋白结合蛋白(Fibroneetin-biningprotein,FBPS) | 第15页 |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 | 第15-16页 |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 | 第16页 |
·其他毒力因子 | 第16-17页 |
·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 | 第17-18页 |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现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猪链球菌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研究猪链球菌遗传多态性的意义 | 第19页 |
·RAPD 技术 | 第19-24页 |
·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和RAPD 的诞生 | 第19-20页 |
·RAPD 技术的原理 | 第20-21页 |
·RAPD 技术的优点及其缺陷 | 第21-22页 |
·RAPD 的基本反应体系和主要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RAPD 在链球菌分型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第二篇 试验内容及讨论 | 第26-45页 |
试验一 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征研究 | 第26-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样品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猪链球菌的分离与提纯 | 第26-27页 |
·血清型鉴定 | 第27页 |
·分离菌生长耐性鉴定 | 第27页 |
·生化鉴定 | 第27页 |
·药敏试验 | 第27-28页 |
·链球菌毒力试验 | 第28页 |
·试验结果 | 第28-31页 |
·形态及培养特征 | 第28-29页 |
·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分离菌生长耐性鉴定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生化试验结果 | 第31页 |
·药敏试验结果 | 第31页 |
·链球菌毒力试验结果 | 第31页 |
·小结及讨论 | 第31-33页 |
试验二 猪链球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指纹法基因分型研究 | 第3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主要器材 | 第33页 |
·试验方法及步骤 | 第33-36页 |
·猪链球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3-34页 |
·RAPD 反应的操作步骤 | 第34页 |
·RAPD 指纹图谱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共有带率的计算 | 第35页 |
·亲缘关系树状图的绘制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4页 |
·猪链球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结果 | 第36页 |
·RAPD 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引物筛选结果 | 第36-38页 |
·RAPD 反应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 | 第38-41页 |
·猪链球菌菌株的共有带率及聚类分析 | 第41-44页 |
·小结及讨论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