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符号表 | 第9-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苹果茎沟病 | 第10-12页 |
| ·发生、危害及寄主 | 第10页 |
|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 ·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 ·柑桔碎叶病 | 第12-18页 |
| ·发生与分布 | 第12页 |
| ·症状 | 第12-13页 |
| ·病原及分类地位 | 第13页 |
| ·寄主范围、传播途径 | 第13-14页 |
|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 ·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防治 | 第16-18页 |
| 第2章 引言 | 第18-20页 |
| 第3章 柑桔碎叶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技术 | 第20-38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21页 |
| ·试材 | 第20页 |
| ·化学试剂 | 第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 ·总核酸的提取 | 第21-22页 |
| ·引物的合成 | 第22页 |
| ·cDNA合成 | 第22页 |
| ·常规PCR体系优化 | 第22-23页 |
| ·重组质粒pMD18-T-CP的构建 | 第23-24页 |
| ·重组质粒的筛选及鉴定 | 第24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稀释 | 第24页 |
| ·实时荧光RT-PCR体系构建 | 第24-25页 |
| ·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的方法学测试 | 第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 ·常规RT-PCR检测体系 | 第25-29页 |
| ·CTLV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9-31页 |
| ·实时荧光RT-PCR体系的构建 | 第31-33页 |
| ·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的方法学测试 | 第33-38页 |
| 第4章 八种柑桔类植物对柑桔碎叶病毒变异的影响 | 第38-44页 |
| ·供试材料 | 第38页 |
| ·供试毒源、苗木 | 第38页 |
| ·化学试剂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 ·常用储备液及缓冲液 | 第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 ·毒源保存 | 第38-39页 |
| ·总核酸的制备 | 第39页 |
| ·RT-PCR检测 | 第39页 |
| ·RFLP分析 | 第39页 |
| ·SSCP分析 | 第39-40页 |
| ·CP序列分析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毒源保存 | 第40页 |
| ·RT-PCR检测 | 第40-41页 |
| ·CP/Hinf I RFLP分析 | 第41-42页 |
| ·CP/SSCP分析 | 第42-43页 |
| ·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8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讨论 | 第44-48页 |
| ·CTLV常规RT-PCR检测体系 | 第44-45页 |
| ·CTLV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体系 | 第45-46页 |
| ·毒源保存 | 第46页 |
| ·CTLV的多态性分析 | 第46-47页 |
| ·序列分析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附录1 | 第56-58页 |
| 附录2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