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0页
引言第20-28页
 一、选题动因第20-21页
 二、选题的研究目的第21-22页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第22-25页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第25-28页
第一章 绪论:问题展开第28-41页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及结构分析第28-34页
  一、从名称说起: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性分析第28-32页
   (一) “想象”的意味第29页
   (二) “竞合”的语义第29-30页
   (三) “想象竞合”的刑法学含义分析第30-32页
  二、当前理论中想象竞合犯的基本结构第32-34页
 第二节 问题的展开第34-38页
  一、想象竞合犯立法和理论的发展历程第34-35页
  二、一个从未解决的问题第35-38页
 第三节 研究进路分析第38-41页
  一、刑法的基本立场之争第38-39页
  二、行为——打开一切刑法理论疑难的钥匙第39-40页
  三、研究进路第40-41页
第二章 想象竞合犯结构论(上)——“一行为”之辩第41-77页
 第一节 行为概念的批判与重新表述第42-53页
  一、行为的学说与批判第42-46页
   (一) 行为的学说第42-44页
   (二) 上述行为观的批判第44-46页
  二、行为概念的误区第46-47页
  三、行为概念的重新表述第47-52页
   (一) “行为”是对人类能动实践活动的抽象第47-49页
   (二) 行为概念的重新表述第49-52页
  四、新表述行为概念的检验与说明第52-53页
 第二节 想象竞合犯中的“行为”解析第53-64页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上有关想象竞合犯“行为”性质的分歧第53-55页
   (一) 分歧第53-54页
   (二) 上述分歧的评析第54-55页
  二、我国刑法理论上有关想象竞合犯“行为”性质的见解及其评判第55-60页
   (一) 观点介绍第55-56页
   (二) 分歧的原因分析及评判第56-60页
  三、想象竞合犯的“行为”本质解析第60-64页
   (一) “行为”、“危害行为”、“犯罪行为”和“构成要件客观要件的行为”第60-61页
   (二) 想象竞合犯的“行为”本质及其涵义解读第61-64页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中“一行为”的判断第64-77页
  一、判断“一行为”的学说第64-67页
  二、上述观点的评析第67-69页
   (一) 上述标准的评判第67-68页
   (二) 上述分歧的根源解析第68-69页
  三、“行为”的层次性理解及“一行为”的判断标准新说第69-76页
   (一) 行为的层次性解读第69-70页
   (二) “一行为”的判断标准及其论证第70-76页
  四、结论:“一行为之表”掩盖着“数行为之实”第76-77页
第三章 结构论(下)——犯罪构成“数”之判断第77-98页
 第一节 犯罪构成与相关范畴的关系第77-81页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分析第77-78页
  二、犯罪构成与罪名第78-79页
  三、犯罪构成与刑法规范第79-81页
 第二节 犯罪构成理论之评介第81-90页
  一、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第81-83页
  二、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犯罪构成第83-84页
  三、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本原:中外犯罪构成理论上的殊途同归第84-90页
   (一) 中外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简要比较分析第84-85页
   (二) 殊途同归揭示了事物的本原第85-90页
 第三节 犯罪构成之“数”判断第90-98页
  一、犯罪构成的属性第91-92页
   (一) 不同观点的简要介绍第91页
   (二) 笔者见解:犯罪构成法定性的属性分析第91-92页
  二、犯罪构成上的分类第92-94页
   (一) 犯罪构成内部结构上的分类第92-93页
   (二) 同一犯罪的犯罪构成之类型分类第93-94页
  三、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判断第94-96页
   (一) 犯罪构成“数”的判断第95-96页
   (二) 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判断第96页
  四、判断之外的相关问题第96-98页
   (一) 同种想象竞合犯的问题第96-97页
   (二) 全面评价的制约第97-98页
第四章 想象竞合犯本质论——兼谈罪数标准及其适用第98-130页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本质的争论第98-104页
  一、实质的一罪说(或想象的犯罪竞合说)第98-100页
   (一) 以想象竞合犯只有一个行为为立论根据第99页
   (二) 以想象竞合犯只充足符合一个犯罪构成为立论根据第99-100页
   (三) 以想象竞合犯仅出于单一犯意为立论根据第100页
  二、实质的数罪竞合说第100-103页
   (一) 以想象竞合犯的一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为立论根据第100-102页
   (二) 以想象竞合犯的一行为与数结果间存在因果关系为立论根据第102页
   (三) 以想象竞合犯的一行为在法律上为数行为为立论依据第102-103页
   (四) 以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侵害了数个法益为立论根据第103页
  三、科刑的一罪说(又称处断的一罪或裁判的一罪)第103-104页
  四、法规竞合说第104页
 第二节 评析、批判与反思第104-111页
  一、对上述诸观点的评析与批判第104-108页
  二、反思第108-111页
   (一) 想象竞合犯本质分析的基点选择第108-110页
   (二) 想象竞合犯本质分析的方法选择第110-111页
 第三节 罪数标准的讨论第111-116页
  一、罪数判断标准的学说第111-114页
   (一) 外国刑法理论上罪数判断标准学说第111-113页
   (二) 我国刑法理论上罪数判断标准学说第113-114页
  二、检讨第114-116页
 第四节 “罪过”标准的确立第116-124页
  一、罪过标准相关问题的论证:从义务、刑法义务犯罪构成再到罪过的阐述第116-122页
   (一) 确立罪数标准的前提说明第116-117页
   (二) 义务、刑法义务与犯罪构成第117-120页
   (三) 罪过在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地位第120-122页
  二、罪数标准的确立:从刑法义务到主观罪过的推理第122-124页
 第五节 想象竞合犯的本质——实质竞合的论证第124-130页
  一、罪数判断上的基本原理第125-127页
   (一) 穷尽判断原则第125页
   (二)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第125-127页
  二、想象竞合犯的数罪本质:对罪数判断标准的运用第127-130页
   (一) 一个不该存在的“理论怪胎”第127-128页
   (二) 想象竞合犯是行为人在数个罪过的支配下实施的数个行为,从而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第128-130页
第五章 想象竞合犯与相关范畴的关系论第130-156页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第130-144页
  一、法条竞合的定位第131-134页
  二、法条竞合的概念解析第134-137页
  三、法条竞合的类型理论第137-139页
  四、犯罪构成的竞合还是犯罪构成的排除以犯罪构成为根据对法条竞合类型的分析第139-142页
  五、法条竞合排除原则的评析第142-143页
  六、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的关系第143-144页
 第二节 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第144-150页
  一、牵连犯的基本理论第145-149页
   (一) 牵连犯的基本结构第145-147页
   (二) 牵连犯的类型第147-148页
   (三) 牵连犯的处断第148-149页
  二、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的关系第149-150页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与继续犯第150-156页
  一、涵摄与除摄的学说之争第151-153页
   (一) 问题之产生第151-152页
   (二) 涵摄和除摄的处断方式及其评析第152-153页
   (三) 涵摄和除摄的处理效果之比较第153页
  二、涵摄与除摄的中国问题分析第153-156页
   (一) 涵摄与除摄的实质第153-154页
   (二) 对我国刑法中继续犯相关规定的反思第154-156页
第六章 想象竞合犯的处断论第156-188页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概说第157-168页
  一、有关想象竞合犯处断的学说第157-161页
   (一) 从一重处断原则第157-159页
   (二) 从一重重处断原则第159-160页
   (三) 数罪并罚处断原则第160-161页
  二、上述观点的几个问题说明第161-163页
   (一) “罪的吸收”还是“刑的吸收”第161-162页
   (二) “从一重”或“从一重重”处断的根据第162-163页
  三、对上述处断原则的批判第163-168页
   (一) “从一重”处断原则的逻辑缺陷分析第163-165页
   (二) “从一重重”处断原则的逻辑缺陷分析第165-167页
   (三) “数罪并罚”处断原则的评析第167-168页
 第二节 影响想象竞合犯处断的原理第168-176页
  一、决定想象竞合犯处断的刑法原理第168-174页
   (一) 刑法基本立场上的游移对想象竞合犯处断原则的影响第169-172页
   (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对想象竞合犯处断的制约第172-174页
  二、影响想象竞合犯处断的诉讼考量第174-176页
   (一) 一事不再理原则对想象竞合犯处断的影响第174-176页
   (二) 诉讼经济原则对想象竞合犯处断的影响第176页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并罚制的论证第176-188页
  一、数罪的处断制度:单一刑罚制与并罚制第176-178页
   (一) 单一刑罚与并罚第177页
   (二) 确定刑罚上下限的方式第177-178页
  二、数罪处罚的基本理论第178-179页
  三、数罪处断的区别制之检讨第179-183页
   (一) 量刑客观性的考量第180-181页
   (二) 诉讼经济的反思第181-182页
   (三) 责任衡平的思考第182-183页
  四、对数罪并罚的辩护第183-185页
   (一) 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第183页
   (二) 对数罪并罚误解的澄清第183-185页
  五、结论:想象竞合犯数罪并罚处断的合理性论证第185-188页
结语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法制演进比较研究--以中韩投资者保护制度为中心
下一篇:《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历史、文本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