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兖州矿区非充分开采覆岩破坏机理与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Extended Abstract第9-14页
图清单第14-17页
表清单第17-20页
1 前言第20-28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兖州矿区开采沉陷问题第23-25页
     ·矿区概况第23页
     ·“三下”压煤开采现状第23-2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6-28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技术路线第27-28页
2 兖州矿区非充分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第28-61页
   ·东滩煤矿十四采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第28-36页
     ·十四采区概况第28-29页
     ·十四采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概况第29-30页
     ·观测数据分析第30-36页
   ·济宁三号煤矿4301 观测站第36-48页
     ·四采区概况第36-39页
     ·4301 地表移动观测站概况第39-40页
     ·观测数据分析第40-48页
   ·南屯73下22 观测站第48-52页
     ·73 下22 工作面概况第48-49页
     ·73 下22 观测站概况第49-50页
     ·观测数据分析第50-52页
   ·鲍店矿1312 观测站第52-55页
     ·1312 工作面概况第52-53页
     ·1312 观测站概况第53-54页
     ·观测数据分析第54-55页
   ·非充分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第55-56页
     ·采动程度对地表下沉率的影响第55-56页
     ·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与采动程度的关系第56页
   ·非充分开采预计参数模型建立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3 非充分开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第61-76页
   ·试验目的第61页
   ·相似材料模型设计第61-64页
   ·模型的开采与观测第64-65页
     ·模型的开采第64页
     ·模型的观测第64-65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5-75页
     ·试验观测资料及结果分析第65-67页
     ·岩层垮落形态分析第67-70页
     ·保护煤柱对上覆岩层应力分布的影响第70-74页
     ·煤柱应力变化规律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 非充分开采数值模拟研究第76-91页
   ·非充分开采数值模拟设计第76-77页
   ·非充分开采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及岩移分析第77-87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分析第78-79页
     ·非充分开采岩层移动特征第79-83页
     ·非充分开采岩层移动力学机理第83-87页
   ·地表下沉率与采厚的关系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5 厚冲积层条件下采动程度与煤柱稳定性分析第91-105页
   ·厚冲积层条件下采动程度衡量方法分析第91-98页
     ·厚冲积层垮落带发育高度的物理探测第92-96页
     ·厚冲积层条件下采动程度衡量方法的机理分析第96-98页
     ·小结第98页
   ·煤柱稳定性分析第98-105页
     ·煤柱宽度对上覆岩层应力分布的影响第99-100页
     ·煤柱强度的确定第100-102页
     ·煤柱稳定性与其宽度的关系第102-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6 兖州矿区非充分开采理论成果验证第105-111页
   ·鲍店煤矿泗河下采煤第105-106页
   ·南屯煤矿高压线下采煤第106-107页
   ·北湖建筑区下采煤第107-110页
     ·济宁二号煤矿十三采区概况第107-109页
     ·北湖建筑区下采煤可行性分析第109-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1-113页
   ·结论第111-112页
   ·论文创新点第112页
   ·研究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附录第119-129页
作者简历第129-13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储层固—液—气相间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摩擦提升机衬垫滑动热—应力耦合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