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结构基因组 | 第11-12页 |
·功能基因组 | 第12-13页 |
2 水稻突变体库的创建 | 第13-16页 |
·突变体创建的方法和途径 | 第13-14页 |
·插入突变体库的创建 | 第14-16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利用Ac/Ds 标签系统构建水稻插入突变体库 | 第17-37页 |
1 前言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转化水稻受体材料 | 第18页 |
·菌株及双元载体 | 第18-19页 |
·试剂及药品 | 第19页 |
·培养基 | 第19-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 | 第21-22页 |
·转基因植株检测分析 | 第22-23页 |
1)转基因水稻植株中潮霉素抗性的检测 | 第22页 |
2)转基因水稻植株总DNA 的PCR 分析 | 第22-23页 |
·Southern 杂交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 | 第23-25页 |
·转基因植株T1 代分析 | 第25页 |
·转基因植株杂交 | 第25-26页 |
·杂交F1 代检测 | 第26页 |
·杂交F2 代检测 | 第26-27页 |
·杂交F2 代表型调查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及检测 | 第27-30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27-28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28-29页 |
·Southern 杂交分析T-DNA 拷贝数 | 第29-30页 |
·转基因植株T1 代分析 | 第30-32页 |
·分离比检测 | 第30页 |
·转基因植株突变表型调查 | 第30-32页 |
·转基因植株杂交 | 第32页 |
·杂交F1 代检测 | 第32页 |
·杂交F2 代检测与表型调查 | 第32-34页 |
·Ac 和Ds 检测 | 第32-33页 |
·Ds 转座检测 | 第33-34页 |
·突变表型调查及转座验证 | 第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体系优化 | 第34-35页 |
·利用Ac/Ds 转座子构建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系统的完善 | 第35-36页 |
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水稻Ac/Ds 标签突变体库的遗传利用 | 第37-49页 |
1 前言 | 第3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遗传分析 | 第38页 |
·突变基因克隆与分析 | 第38-42页 |
·Tail-PCR 扩增插入突变体插入片段旁侧序列 | 第38-41页 |
·旁侧序列验证及插入突变基因预测 | 第41页 |
·RNAi 载体的构建 | 第41-4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遗传分析 | 第42页 |
·突变基因克隆与分析 | 第42-47页 |
·Tail-PCR 扩增插入突变体插入片段旁侧序列 | 第42-45页 |
·旁侧序列验证及插入突变基因预测 | 第45-46页 |
·RNAi 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5 讨论 | 第47-48页 |
6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