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沥青路面再生形式 | 第9-10页 |
·厂拌热再生 | 第9页 |
·厂拌冷再生 | 第9页 |
·现场热再生 | 第9-10页 |
·现场冷再生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路面再生的研究情况 | 第10页 |
·国内路面再生的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检测 | 第13-17页 |
·乳化沥青性能测定 | 第13页 |
·RAP 性能测定 | 第13页 |
·新加集料性能测定 | 第13-15页 |
·其他外加料的性能测定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特点 | 第17-30页 |
·路面病害的表现形式 | 第17-20页 |
·裂缝 | 第17-18页 |
·变形 | 第18-19页 |
·表面损坏 | 第19-20页 |
·路面的养护与维修 | 第20-22页 |
·沥青路面的再生原理 | 第22页 |
·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 | 第22-25页 |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 第23-24页 |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 第24-25页 |
·乳化沥青再生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 第25-29页 |
·乳化沥青再生适用条件 | 第25-26页 |
·乳化沥青再生的优缺点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及混合料性能分析 | 第30-62页 |
·国外冷再生路面设计方法 | 第30-33页 |
·美国沥青再生协会(ARRA)设计方法 | 第30-32页 |
·加利福尼亚州设计方法 | 第32页 |
·Chevron 混合料设计方法 | 第32-33页 |
·宾夕法尼亚州混合料设计方 | 第33页 |
·沥青协会(AI)混合料设计方法 | 第33页 |
·我国冷再生设计方法 | 第33-34页 |
·正交设计 | 第34-41页 |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41-51页 |
·确定混合料级配 | 第41-44页 |
·水泥用量的确定 | 第44-47页 |
·最佳用水量的确定 | 第47-50页 |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50-51页 |
·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 | 第51-60页 |
·初期抗松散性 | 第51-52页 |
·高温稳定性 | 第52-55页 |
·低温抗裂性 | 第55-58页 |
·水稳定性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 | 第62-82页 |
·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 第62-64页 |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 第62-64页 |
·我国路面设计方法 | 第64页 |
·冷再生结构组合设计 | 第64-68页 |
·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 | 第65-67页 |
·冷再生路面结构形式 | 第67-68页 |
·冷再生路面力学分析 | 第68-80页 |
·参数假定 | 第69-70页 |
·力学计算结果 | 第70-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 第82-88页 |
·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 | 第82-85页 |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 第85-88页 |
·施工后勤保障 | 第85页 |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 第85-86页 |
·验收控制检查和试验 | 第86-88页 |
第七章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效益分析 | 第88-91页 |
·经济效益 | 第88-89页 |
·社会效益 | 第89-91页 |
第八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1-93页 |
·主要结论 | 第91-92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