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特殊防卫权概述 | 第11-23页 |
(一) “特殊防卫权”称谓的争议与辨析 | 第11-17页 |
1. 观点介绍 | 第11-13页 |
2. 对各种观点的简要评析 | 第13-17页 |
(二) 特殊防卫权的性质与特征 | 第17-19页 |
1. 特殊防卫权的性质 | 第17页 |
2. 特殊防卫权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三) 特殊防卫权的立法概况 | 第19-23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特殊防卫权的立法概况(以法国刑法典为例) | 第20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特殊防卫权的立法概况(以英国《1967年刑法法案》为例 | 第20-21页 |
3. 我国特殊防卫权的立法概述 | 第21-23页 |
二、特殊防卫的构成要件 | 第23-38页 |
(一) 关于特殊防卫构成要件的学说评析 | 第23-24页 |
(二) 特殊防卫的客观要件 | 第24-33页 |
1. 前提条件:必须存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 第24-26页 |
2. 时机条件:暴力犯罪必须“正在进行” | 第26-29页 |
3. 对象条件:必须针对暴力侵害人本人实施防卫 | 第29-33页 |
(三) 特殊防卫的主观要件 | 第33-38页 |
1. 特殊防卫的认识因素 | 第34-36页 |
2. 特殊防卫的意志因素 | 第36-38页 |
三、对现行立法评价的理性思考 | 第38-47页 |
(一) 肯定论观点 | 第38-40页 |
(二) 否定论观点 | 第40-42页 |
(三) 对否定论的理性分析 | 第42-47页 |
1. 特殊防卫权被刑法确立下来,能够反映出“利益均衡”这一基本的法律原则 | 第43-44页 |
2. 特殊防卫权的确立,符合“刑罚权由国家统一行使”的原则 | 第44-45页 |
3. 特殊防卫权的确立,正体现了刑法的公正价值和人权保障功能 | 第45-47页 |
四、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 第47-56页 |
(一) 对“行凶”的理解及完善建议 | 第47-49页 |
(二) 对“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理解与完善建议 | 第49-51页 |
(三)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理解与完善建议 | 第51-53页 |
(四) 增加举证责任条款 | 第53-54页 |
(五) “撤退原则”的引进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