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引言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 ·本章小节 | 第14-15页 |
|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 第15-30页 |
| ·风险评估概述 | 第15-19页 |
| ·风险评估是分析和明确风险的过程 | 第15-16页 |
| ·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 ·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17-19页 |
| ·风险分析的原理 | 第19页 |
| ·风险评估过程 | 第19-24页 |
|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0页 |
| ·风险评估的流程 | 第20-24页 |
| ·风险评估方式 | 第24-25页 |
| ·自评估方式 | 第24-25页 |
| ·检查评估方式 | 第25页 |
| ·风险的处理 | 第25-27页 |
| ·国内外安全标准介绍 | 第27-29页 |
| ·CC标准 | 第27页 |
| ·BS7799标准 | 第27-28页 |
| ·OCTAVE标准 | 第28页 |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 第28-29页 |
|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 3 灰色系统理概述 | 第30-39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30-31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30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内容 | 第31页 |
| ·灰评估技术及其应用 | 第31-38页 |
| ·灰评估技术概述 | 第32-35页 |
| ·灰色综合评估 | 第35-38页 |
|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 第39-54页 |
|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9-43页 |
| ·组织管理与制度 | 第39-40页 |
| ·环境安全 | 第40-41页 |
| ·安全技术措施 | 第41-42页 |
| ·软件与信息安全 | 第42页 |
| ·网络与通信安全 | 第42-43页 |
| ·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43-44页 |
|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50页 |
|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50页 |
| ·AHP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50页 |
| ·信息系统风险等级的划分 | 第50-52页 |
|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 5 信息安全风险灰色评估模型 | 第54-62页 |
| ·三角白化权函数建立 | 第54-56页 |
| ·灰色评价系数、权向量计算 | 第56-57页 |
| ·综合评估值的计算、排序和结论 | 第57-58页 |
| ·实例计算 | 第58-60页 |
|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 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实现 | 第62-74页 |
| ·系统架构 | 第62-69页 |
| ·资产识别模块 | 第63-64页 |
| ·威胁识别模块 | 第64-65页 |
| ·脆弱点识别模块 | 第65-66页 |
| ·评估管理与计算模块 | 第66页 |
| ·关键数据结构 | 第66-69页 |
| ·系统测试 | 第69-73页 |
| ·本章小节 | 第73-74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总结 | 第74页 |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