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 | 第12-22页 |
| ·生物入侵 | 第12-13页 |
| ·入侵物种对土著物种的竞争取代 | 第13页 |
| ·烟粉虱概述 | 第13-14页 |
| ·B型烟粉虱的发生及危害 | 第14-15页 |
| ·B型烟粉虱竞争取代本地烟粉虱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B型烟粉虱竞争取代土著烟粉虱的机制 | 第16-21页 |
| ·生态位竞争 | 第16-17页 |
| ·携带和传播双生病毒 | 第17页 |
| ·与共生细菌的关系 | 第17-18页 |
| ·对寄主的适应 | 第18页 |
| ·抗药性或药剂敏感性 | 第18-20页 |
| ·较强的生殖潜能 | 第20页 |
| ·生殖干涉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 ·基本材料 | 第22-25页 |
| ·供试昆虫及其实验种群维持 | 第22-23页 |
| ·供试植物 | 第23页 |
| ·生态学研究相关的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5页 |
|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关的主要试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29页 |
| ·两个烟粉虱生物型鉴定(RAPD-PCR方法) | 第25-27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B型与ZHJ2型烟粉虱在棉花和菜豆上的寄主适应性比较 | 第29-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供试昆虫与植物 | 第30页 |
| ·初羽化成虫的获取 | 第30页 |
| ·B型与ZHJ2型烟粉虱在棉花和菜豆上的寄主适应性比较 | 第30-31页 |
|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 ·棉花上发育羽化的烟粉虱成虫在2种寄主植物上的寿命 | 第32页 |
| ·棉花上发育羽化的烟粉虱成虫在2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 | 第32页 |
| ·烟粉虱在2种寄主植物上的幼期存活和发育历期 | 第32-33页 |
| ·烟粉虱在菜豆上的成虫期寿命及产卵量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40页 |
| 第四章 B型烟粉虱与土著ZHJ2型烟粉虱在菜豆上的竞争取代 | 第40-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供试昆虫及供试植物 | 第41页 |
| ·未交配初羽化烟粉虱成虫的获得 | 第41页 |
| ·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 ·种群维持和种群密度的控制 | 第42页 |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混合种群中B型烟粉虱比例 | 第42-43页 |
| ·混合种群和单一种群中雌虫比例的变化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9页 |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49-52页 |
| ·B型烟粉虱与浙江土著ZHJ2型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的适应能力比较 | 第49页 |
| ·B型烟粉虱与浙江本地ZHJ2型烟粉虱在菜豆上的竞争取代 | 第49-50页 |
| ·本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 第50页 |
| ·本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