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1 旋毛虫病的危害性 | 第9-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3 设立本课题的依据 | 第15-18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8-44页 |
第1章 旋毛虫功能蛋白与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31页 |
·旋毛虫蛋白的蛋白组学分析 | 第18-20页 |
·几种重要的未知功能的旋毛虫ES 蛋白 | 第20-22页 |
·其他未知功能的旋毛虫蛋白 | 第22-24页 |
·有明确功能的旋毛虫蛋白 | 第24-29页 |
·结论 | 第29-31页 |
第2章 旋毛虫包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31-44页 |
·包囊形成时间、形态及大小[93a] | 第31-32页 |
·旋毛虫包囊的形成过程 | 第32页 |
·保姆细胞形成与肌细胞修复过程的相似性比较 | 第32-40页 |
·寄生虫利用宿主的细胞生物系统构建寄生机制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44-129页 |
第1章 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cDNA 差减文库、表达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第44-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61页 |
·结果 | 第61-81页 |
·讨论 | 第81-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2章 旋毛虫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 第87-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7-93页 |
·结果 | 第93-98页 |
·讨论 | 第98-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3章 旋毛虫脱氧核糖核酸酶基因特性鉴定 | 第106-1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13页 |
·结果 | 第113-124页 |
·讨论 | 第124-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结论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4-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摘要 | 第154-158页 |
英文摘要 | 第158-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