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电动叉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电动叉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电动叉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电动叉车电机驱动调速性能比较 | 第12页 |
| ·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 ·变频调速电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5-19页 |
| ·传统液压调速技术的缺点 | 第15页 |
| ·变频调速电液技术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国外变频液压技术应用情况介绍 | 第16-17页 |
| ·国内变频电液技术应用情况介绍 | 第17-19页 |
|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电动叉车电液系统原理及数学建模 | 第21-35页 |
| ·电动叉车电液系统简介 | 第21-24页 |
| ·电动叉车液压传动系统基本功能 | 第21-22页 |
| ·电动叉车泵电机控制策略简介 | 第22-24页 |
| ·矢量控制数学建模 | 第24-31页 |
| ·交流异步电机的微分方程 | 第24-26页 |
| ·矢量控制坐标变换 | 第26-28页 |
| ·转差频率型矢量控制原理 | 第28-31页 |
| ·电动叉车液压传动系统分析与建模 | 第31-34页 |
| ·液压系统分析及简化 | 第31-32页 |
| ·简化液压传动系统数学建模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泵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 第35-48页 |
| ·泵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总体结构 | 第35-36页 |
| ·矢量控制器仿真 | 第36-42页 |
| ·坐标变换模块 | 第36-38页 |
| ·电流滞环PWM模块 | 第38-39页 |
| ·θ计算模块 | 第39-40页 |
| ·i_M~*,i_T~*计算模块 | 第40-41页 |
| ·矢量控制器整体结构 | 第41-42页 |
| ·其他模块 | 第42-43页 |
| ·参数设置和仿真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 ·电动叉车工况模拟的参数设置 | 第43-44页 |
| ·空载提升仿真 | 第44-46页 |
| ·满载提升仿真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电液系统的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 | 第48-62页 |
| ·Simulink与AMEsim联合仿真实验的意义 | 第48-50页 |
| ·AMEsim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 ·联合仿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49-50页 |
| ·Simulink与AMEsim的接口设置 | 第50-52页 |
| ·软件接口设置 | 第50-51页 |
| ·联合仿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1-52页 |
| ·简化液压系统的AMEsim仿真构建 | 第52-55页 |
| ·联合仿真设置与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 ·AMEsim仿真设置 | 第55-57页 |
| ·联合仿真液压系统分析 | 第57-59页 |
| ·联合仿真与单软件仿真电控系统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实验研究与验证 | 第62-73页 |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62页 |
| ·实验设计 | 第62-66页 |
| ·实验测试设备 | 第62-64页 |
| ·实验方案 | 第64-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 ·电控系统实验数据 | 第66页 |
| ·液压实验曲线 | 第66-68页 |
| ·实验分析 | 第68-72页 |
| ·电液系统设计验算 | 第68-70页 |
|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表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