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页
   ·研究方法及意义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2页
2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内涵及理论依据第12-18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内涵第12-14页
     ·人文关怀的基本涵义第12-13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第13-14页
   ·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第14-18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底蕴第14-1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第15页
     ·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第15-16页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第16-17页
     ·社会公平与教育均等理论第17-18页
3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18-23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第18-20页
     ·注重物质投入,忽视贫困生精神关怀第18页
     ·注重群体一般需求,忽视贫困生特殊需要第18-19页
     ·注重培养传统大众化个体形象,忽视贫困生个性化人格品质形成第19页
     ·注重“听话”教育,忽视与贫困生双向交流第19-20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20-23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是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第20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第20-21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是实现贫困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第21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是当前国内外形式的必然需要第21-23页
4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第23-31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内涵第23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依据及原则第23-25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依据第23-25页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原则第25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基本内容、总体框架及运行机制第25-27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基本内容第25-26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总体框架第26-27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运行机制第27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有效主体第27-31页
     ·政府是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政策主体和经济援助主体第27-28页
     ·高等学校是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教育主体第28-29页
     ·社会各界是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重要补充第29-31页
5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实现第31-44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实现基础第31-33页
     ·政策支持——让贫困生拥有“造血机能”第31页
     ·创新理念——营造人文关怀校园氛围第31-33页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实现途径第33-44页
     ·经济援助——实现贫困生经济解困第33-35页
     ·思想教育——实现贫困生道德自助第35-39页
     ·能力培养——“授人以渔”第39-40页
     ·学业指导——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第40-41页
     ·职业规划——实现贫困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41-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艺复兴时期人权思想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