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强优势陆地棉杂交种的优势比较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25页 |
1.杂种优势及其度量 | 第10-11页 |
2.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 第11-14页 |
·显性假说 | 第11-12页 |
·超显性假说 | 第12页 |
·上位性 | 第12-13页 |
·染色体组一胞质基因互作模式 | 第13页 |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 | 第13-14页 |
3.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 | 第14-18页 |
·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 第14页 |
·同工酶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 第14-15页 |
·基因组的杂合性与杂种优势 | 第15-16页 |
·QTL效应与杂种优势 | 第16-17页 |
·基因表达调控与杂种优势 | 第17-18页 |
4.棉花杂种优势研究与应用进展 | 第18-23页 |
·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 | 第19页 |
·棉花杂种优势的应用 | 第19-20页 |
·棉花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5.本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田间种植及性状考查 | 第25页 |
3.棉花叶片DNA的提取 | 第25页 |
4.SSR标记基因型分析 | 第25-26页 |
5.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带型统计 | 第26页 |
·连锁图构建和染色体定位 | 第26页 |
·表型性状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1.表型数据基本统计分析 | 第27-34页 |
·田间表型杂种优势比较 | 第27-29页 |
·纤维品质杂种优势比较 | 第29-30页 |
·产量杂种优势比较 | 第30-32页 |
·杂种优势衰退及其比较 | 第32-34页 |
·株型、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4页 |
2.SSR标记分析 | 第34-39页 |
·SSR标记筛选和群体检验 | 第34-36页 |
·杂种鉴定 | 第36页 |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6-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1.棉花杂交种遗传基础 | 第39页 |
2.棉花杂种二代利用 | 第39-40页 |
3.偏分离热点区域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1.棉花DNA的提取 | 第50-52页 |
2.SSR标记扩增 | 第52页 |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2-54页 |
4.银染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