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虚拟化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桌面融合技术的研究及分析 | 第14-29页 |
| ·桌面融合概念 | 第14-19页 |
| ·视窗系统组成概述 | 第14-16页 |
| ·桌面融合概念 | 第16-17页 |
| ·桌面融合的关键技术 | 第17-19页 |
| ·桌面融合相关研究及技术 | 第19-23页 |
| ·操作系统对桌面融合的支持分析 | 第19-20页 |
| ·基于网络的桌面融合技术分析 | 第20-22页 |
| ·基于虚拟化的无缝窗口显示机制分析 | 第22-23页 |
| ·多域环境下桌面融合设计 | 第23-27页 |
| ·多域环境下桌面融合的系统结构 | 第23-25页 |
| ·桌面融合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无缝窗口显示模式的实现 | 第29-42页 |
| ·无缝窗口显示技术 | 第29-32页 |
| ·相关定义 | 第29-30页 |
| ·无缝窗口技术实现原理 | 第30-32页 |
| ·无缝窗口技术的实现 | 第32-41页 |
| ·有效视图域获取的设计与实现 | 第33-36页 |
| ·QEMU/KVM 同D_Agent 通信协议的实现 | 第36-39页 |
| ·视图域裁剪部分的实现 | 第39-40页 |
| ·用户事件重定位部分的实现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域间程序交互模型实现 | 第42-55页 |
| ·域间程序交互模型 | 第42-45页 |
| ·域间程序交互模型实现原理 | 第42-43页 |
| ·剪贴板机制分析 | 第43-44页 |
| ·域间共享剪贴板的框架组成 | 第44-45页 |
| ·域间共享剪贴板机制的实现 | 第45-54页 |
| ·剪贴板状态监控的实现 | 第45-47页 |
| ·域间共享剪贴板通信协议的实现 | 第47-52页 |
| ·域间程序交互过程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桌面融合技术测试与分析 | 第55-61页 |
| ·桌面融合技术实现环境 | 第55页 |
| ·硬件实现环境 | 第55页 |
| ·软件环境 | 第55页 |
| ·桌面融合技术功能评测 | 第55-57页 |
| ·桌面融合技术性能测试 | 第57-60页 |
| ·无缝窗口模式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 ·域间共享剪贴板机制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 ·本章总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工作总结 | 第61页 |
|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