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4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20页 |
·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特点与启示 | 第14-16页 |
·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的地位与任务 | 第20-23页 |
·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的地位 | 第20-22页 |
·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的分工 | 第22-23页 |
·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主要概念及理论 | 第23-35页 |
·R&D投入 | 第23-24页 |
·R&D与经济增长 | 第24-28页 |
·R&D与市场失灵 | 第28-33页 |
·R&D活动的不确定性 | 第33-35页 |
·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5-4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38-41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点 | 第41-45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42-43页 |
·创新点 | 第43-45页 |
2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影响分析 | 第45-60页 |
·企业科技投入与政府科技投入的时滞分析 | 第45-49页 |
·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科技投入诱导关系 | 第45-46页 |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诱导时滞 | 第46-47页 |
·时滞分析的经济政策效应 | 第47页 |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时滞分析 | 第47-49页 |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效应分析 | 第49-60页 |
·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杆效应 | 第49-51页 |
·政府科技投入的挤出效应 | 第51-52页 |
·山东省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效应分析 | 第52-60页 |
3 政府—企业科技投入博弈分析模型 | 第60-79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61-62页 |
·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 第62-71页 |
·最优分配方程的推导 | 第62-66页 |
·最优分配合同的求解 | 第66-71页 |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 第71-74页 |
·简单模型 | 第71-73页 |
·一般模型 | 第73-74页 |
·山东省政府—企业科技投入博弈分析 | 第74-79页 |
4 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动态模拟 | 第79-91页 |
·系统动态学模拟方法 | 第79-82页 |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79-80页 |
·基本观点 | 第80-82页 |
·政府—企业—社会科技投入系统因果反馈结构 | 第82-87页 |
·系统分析 | 第82-84页 |
·模型构建 | 第84-87页 |
·模型模拟调试及系统仿真实验 | 第87-91页 |
·模型模拟调试 | 第87页 |
·系统仿真实验 | 第87-91页 |
5 科技投入的创新对策 | 第91-106页 |
·进一步加强政府科技投入的力度 | 第91-93页 |
·优化投向,切实加大基础研发投入 | 第93-95页 |
·提高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 第95-98页 |
·制定科学的科技投入绩效参评机制 | 第98-100页 |
·制定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科技投入的互动机制 | 第100-101页 |
·加强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引导和管理 | 第101-104页 |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 第104-106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研究总结 | 第106-107页 |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16-11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