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2页 |
1 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16页 |
·逆境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逆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5页 |
·逆境胁迫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5页 |
·逆境胁迫对生物膜的影响 | 第15-16页 |
·逆境胁迫对酶系统影响 | 第16页 |
2 抗逆相关基因 | 第16-26页 |
·渗透调节类 | 第16-20页 |
·脯氨酸(Proline) | 第17-18页 |
·甜菜碱(Glyline-betanine) | 第18-19页 |
·海藻糖(Trehalose) | 第19页 |
·果聚糖(Fructan) | 第19-20页 |
·甘露醇 | 第20页 |
·胚胎晚期丰富蛋白(LEA 蛋白) | 第20-21页 |
·清除活性氧的酶类 | 第21-22页 |
·转录因子 | 第22页 |
·抗冻蛋白类 | 第22-23页 |
·蛋白激酶类 | 第23-26页 |
·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 | 第23-24页 |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MAPK) | 第24-25页 |
·SNF1-相关蛋白激酶(SnRK) | 第25-26页 |
3 林木抗逆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渗透调节相关酶类 | 第26-27页 |
·抗氧化酶类 | 第27页 |
·LEA 蛋白基因 | 第27-28页 |
·转运蛋白基因 | 第28页 |
·抗冻蛋白(AFP)基因 | 第28页 |
·转录因子类 | 第28-29页 |
·蛋白激酶类 | 第29页 |
·其他一些氧化还原酶类 | 第29-30页 |
4 转基因植株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30-34页 |
·外源基因整合水平的鉴定 | 第30-32页 |
·报告基因 | 第30-31页 |
·PCR 检测 | 第31页 |
·实时定量 PCR 检测 | 第31-32页 |
·Southern 杂交 | 第32页 |
·外源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32-33页 |
·Northern 杂交 | 第33页 |
·RT-PCR 检测 | 第33页 |
·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33-34页 |
·Western 杂交 | 第33-34页 |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第34页 |
5 转基因植株抗逆性评价 | 第34-39页 |
·胁迫处理方法 | 第35页 |
·抗逆性生物学测定 | 第35-39页 |
·形态指标 | 第35页 |
·生长指标 | 第35页 |
·生理生化指标 | 第35-39页 |
6 杨树抗逆基因工程研究展望 | 第39页 |
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9-42页 |
·立题依据 | 第39-40页 |
·欧美杂种山杨和南林895 杨背景 | 第40-4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1-42页 |
·研究内容 | 第41页 |
·技术路线 | 第41-42页 |
第二章 杨树 SNRK 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 第42-60页 |
1 前言 | 第42-43页 |
2 研究材料 | 第43页 |
3 仪器与设备 | 第43页 |
4 实验方法 | 第43-49页 |
·毛果杨总 RNA 的提取及纯化 | 第43-44页 |
·杨树 SNRK 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44-49页 |
·杨树SnRK 基因基因组定位及序列分析 | 第45页 |
·3 个基因引物设计 | 第45页 |
·基因克隆 | 第45-46页 |
·pENTR/D-TOPO Cloning(BP reaction) | 第46-47页 |
·载体回收和纯化 | 第47页 |
·Gateway 目的载体准备 | 第47-4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8页 |
·LR 反应(LR reaction) | 第48-49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毛果杨 RNA 提取质量检查结果 | 第49页 |
·杨树PTSNRK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9-54页 |
·植物过量表达载体构建 | 第54-57页 |
·TOPO 反应阳性克隆检测 | 第55-56页 |
·LR 反应阳性重组子检测 | 第56-57页 |
6 讨论与小结 | 第57-60页 |
第三章 杨树遗传转化研究 | 第60-85页 |
1 前言 | 第60-61页 |
2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1页 |
·植物材料 | 第61页 |
·抗生素 | 第61-6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2页 |
·培养基 | 第62页 |
·植物培养基 | 第62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62页 |
3 实验方法 | 第62-68页 |
·欧美杂种山杨 T89 材料的处理(外植体消毒) | 第62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62-6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63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63-64页 |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63-64页 |
·液氮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64页 |
·抗生素本底浓度的确定 | 第64-65页 |
·T89 杨潮霉素本底浓度的确定 | 第64-65页 |
·南林895 杨潮霉素本底浓度确定 | 第65页 |
·除菌用抗生素—头孢霉素浓度的确定 | 第65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欧美杂种山杨 T89 | 第65-66页 |
·外植体制备 | 第65页 |
·正负对照的设置 | 第65页 |
·欧美杂种山杨 T89 遗传转化 | 第65-66页 |
·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66-67页 |
·菌液浓度 | 第66-67页 |
·侵染时间 | 第67页 |
·侵染悬浮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的浓度 | 第67页 |
·共培养pH 值 | 第67页 |
·共培养时间 | 第67页 |
·比较评价指标 | 第67页 |
·目的基因 PTSNRK-1 在两种农杆菌中的转化效率 | 第67-68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南林895 杨 | 第6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68-82页 |
·正负对照设置 | 第68-69页 |
·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 | 第69-70页 |
·抗生素本底浓度的确定 | 第70-73页 |
·T89 杨茎段分化的潮霉素本底浓度确定 | 第70-71页 |
·T89 杨生根的潮霉素敏感性试验 | 第71-72页 |
·南林895 杨叶片分化的潮霉素本底浓度确定 | 第72页 |
·南林895 杨生根的潮霉素本底浓度确定 | 第72-73页 |
·头孢霉素浓度的确定 | 第73页 |
·农杆菌转化的最适合条件 | 第73-79页 |
·不同菌液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73-75页 |
·侵染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乙酰丁香酮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共培养pH 值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78-79页 |
·两种农杆菌的转化效率 | 第79页 |
·潮霉素抗性T89 杨植株的获得 | 第79-81页 |
·潮霉素抗性南林895 杨的获得 | 第81-82页 |
5 讨论与小结 | 第82-85页 |
第四章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和生物学测定 | 第85-110页 |
1 前言 | 第85-86页 |
2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86-93页 |
·转基因杨树DNA 提取 | 第86页 |
·转基因杨树的 PCR 检测 | 第86-87页 |
·引物设计 | 第86-87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87页 |
·PCR 反应程序 | 第87页 |
·电泳检测 | 第87页 |
·转基因杨树的实时定量检测 | 第87-90页 |
·RNA 提取(TIANGEN 试剂盒提取)及cDNA 合成 | 第87-89页 |
·实时定量 PCR 引物设计 | 第89-90页 |
·实时定量 PCR 检测 | 第90页 |
·抗性测定 | 第90页 |
·抗旱性实验 | 第90页 |
·耐盐性实验 | 第90页 |
·试管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90-92页 |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测定 | 第91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91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91-92页 |
·超氧物歧化酶(SOD)含量的测定 | 第92页 |
·转基因植株的移栽 | 第92-9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3-106页 |
·转基因杨树DNA 的提取 | 第93页 |
·转基因杨树的 PCR 检测 | 第93-96页 |
·转基因 T89 杨的PCR 检测 | 第93-95页 |
·转基因南林895 杨PCR 检测 | 第95-96页 |
·转基因植株的实时定量 PCR 检测 | 第96-98页 |
·转基因植株的 RNA 提取 | 第96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 | 第96-97页 |
·实时定量 RT-PCR 检测 | 第97-98页 |
·抗旱性实验 | 第98-99页 |
·耐盐性试验 | 第99-100页 |
·试管苗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100-106页 |
·转基因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RWC) | 第100-102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102-103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103-10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 | 第104-106页 |
·转基因植株移栽 | 第106页 |
5 讨论与小结 | 第106-110页 |
·转基因植株PCR 检测 | 第106-107页 |
·实时定量 RT-PCR 检测 | 第107-108页 |
·转基因植株的抗逆性试验 | 第108页 |
·转基因植株生理指标测定 | 第108-109页 |
·转基因植株的移栽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10-114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10-112页 |
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12-114页 |
·遗传转化试验中 T89 杨试管苗玻璃化 | 第112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112页 |
·转基因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112-113页 |
·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6页 |
详细摘要 | 第126-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