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9页 |
·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 | 第10-12页 |
·R基因特性 | 第10-11页 |
·R基因的应用 | 第11-12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 | 第12-14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本质 | 第12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主要类型 | 第12-13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机理 | 第13-14页 |
·马铃薯资源概况 | 第14-15页 |
·马铃薯抗病毒病种质资源研究 | 第15-18页 |
·研究马铃薯抗病毒种质资源的重要义 | 第15-16页 |
·我国马铃薯抗病毒病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抗马铃薯Y病毒病(PVY)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现存的植物抗源 | 第18-19页 |
·创造新型抗病毒种质 | 第19页 |
·马铃薯Y病毒与寄主互作的研究 | 第19-20页 |
·种质资源鉴定的主要方法 | 第20-24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20-21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21-22页 |
·同工酶鉴定 | 第22-23页 |
·种子贮藏蛋白鉴定 | 第23页 |
·分子标记鉴定 | 第23-24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抗PVY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分子标记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RAPD技术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RT-PCR检测技术 | 第26页 |
·Elisa检测 | 第26-27页 |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的依据和目的 | 第2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9-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9-31页 |
·主要试剂 | 第29-31页 |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7页 |
·植株种植与PVY接种 | 第31-32页 |
·Elisa快速检测病毒 | 第32-33页 |
·马铃薯叶片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3-34页 |
·CTAB法提取马铃薯DNA | 第33-34页 |
·DNA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 第34页 |
·PCR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34-37页 |
·确定各反应条件 | 第35页 |
·引物筛选 | 第35-36页 |
·扩增产物的分离与检测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1页 |
·接种后的幼苗症状表现 | 第37页 |
·酶联免疫的检测结果 | 第37-39页 |
·马铃薯材料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9页 |
·PCR反应程序优化与结果分析 | 第39-51页 |
·引物筛选结果 | 第39-40页 |
·PCR体系优化 | 第40-41页 |
·PCR反应程序的退火温度梯度试验 | 第41-42页 |
·优化后的PCR检测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PCR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 | 第49-51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1-54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DNA提取 | 第51页 |
·PCR体系中各试剂对PCR产物的影响 | 第51页 |
·PCR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 第51-52页 |
·酶联免疫检测 | 第52页 |
·抗性品种的培育 | 第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