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勘测论文--土壤、地质和地理勘测论文

土工格栅加筋土特性实验与抗震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土工合成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第12-14页
     ·土工格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4-17页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都汶路汶川地震典型路堤工点震害调查第18-35页
   ·调查区概况第18-19页
   ·典型工点震害调查第19-32页
     ·工点1第19-20页
     ·工点2第20-21页
     ·工点3第21-23页
     ·工点4第23-24页
     ·工点5第24-26页
     ·工点6第26-27页
     ·工点7第27-28页
     ·工点8第28-29页
     ·工点9第29-31页
     ·工点10第31-32页
   ·调查分析第32-35页
第3章 土工格栅加筋土特性实验研究第35-71页
   ·格栅与土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第35-41页
     ·土工格栅的特性第35-36页
     ·土工格栅的功能第36-37页
     ·土工格栅与土作用机理研究第37-38页
     ·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现状第38-40页
     ·土工格栅与土作用形式第40-41页
   ·土工格栅与土大型直剪试验第41-61页
     ·试验材料第41-44页
     ·试验原理及仪器第44-46页
       ·试验方案第46-48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8-61页
   ·拉拔试验第61-69页
     ·试验仪器的研制第61-63页
     ·试验内容第63-64页
     ·试验步骤第6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4-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地震作用下边坡响应规律振动台实验研究第71-80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主要技术参数第71-73页
   ·振动台的地震波再现及原理第73-74页
   ·层状土振动台实验模型设计与测点布置第74-77页
     ·边坡模型设计与测点布置第75-77页
     ·实验加载制度第77页
   ·两种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对比第77-79页
     ·两种模型的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对比第78页
     ·两种模型的破坏现象分析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几点探讨第80-123页
   ·前言第80-84页
     ·汶川大地震对公路造成的破坏第80-83页
     ·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第83页
     ·近十年来工程抗震设计的发展状况第83-84页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几点探讨第84-115页
     ·国内外常用抗震设计规范的技术框架模式第84-85页
     ·公路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准采用多级设防的建议第85-91页
     ·公路工程直接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抗震设计的建议第91-95页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方法采用二次或三次设计的建议第95-100页
     ·公路工程采用延性设计的建议第100-104页
     ·公路工程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议第104-109页
     ·公路工程场地分类采用剪切波加速度作为依据的建议第109-111页
     ·公路边坡工程抗震设计的几点建议第111-115页
   ·公路线路工程抗震措施探讨第115-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8页
   ·结论第123-126页
   ·展望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科研项目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V形墩连续刚构与拱组合桥受力特性研究
下一篇:大跨高墩连续刚构铁路桥的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