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项目支持—研究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非点源污染概述 | 第10-13页 |
| ·非点源污染的概念 | 第10页 |
| ·非点源污染的特征 | 第10-11页 |
| ·非点源污染的类型 | 第11页 |
| ·非点源污染主要污染物及危害 | 第11-12页 |
|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非点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发展趋势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非点源污染模型 AnnAGNPS | 第19-32页 |
| ·AnnAGNPS 模型简介 | 第19-20页 |
| ·AnnAGNPS 模型的结构 | 第20-22页 |
| ·AnnAGNPS 模型的原理 | 第22-28页 |
| ·水文部分—径流子模型 | 第23-26页 |
| ·侵蚀部分—产沙子模型 | 第26-27页 |
| ·化学物质的迁移—水质子模型 | 第27-28页 |
| ·数据输入 | 第28-29页 |
| ·AnnAGNPS 模型的运行过程 | 第29-32页 |
| 3 大沽河流域环境与非点源概况 | 第32-39页 |
| ·流域自然环境概况 | 第32-36页 |
| ·地理位置和水系 | 第32-33页 |
| ·地质 | 第33页 |
| ·地形地貌 | 第33-34页 |
| ·气候 | 第34页 |
| ·水文地质 | 第34-36页 |
| ·大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源 | 第36-39页 |
| 4 大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 N、P 污染物入海量模拟研究 | 第39-59页 |
| ·研究区 AnnAGNPS 模型参数值的来源 | 第39-50页 |
| ·地形参数的来源与确定 | 第39-40页 |
| ·气象参数的来源与确定 | 第40-43页 |
| ·土壤参数的来源与确定 | 第43-44页 |
| ·土地利用参数的来源与确定 | 第44-45页 |
| ·作物参数的来源与确定 | 第45-46页 |
| ·化肥参数的来源与确定 | 第46页 |
| ·其它重要因子的确定 | 第46-50页 |
| ·模拟计算 | 第50-51页 |
| ·单次降雨的模拟与模型的校正 | 第51-52页 |
| ·N、P 污染负荷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 ·N、P 污染负荷 | 第52页 |
| ·N、P 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 | 第52-54页 |
| ·N、P 污染负荷时间分布特征 | 第54-56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6-59页 |
| ·概述 | 第56页 |
| ·方法和流程 | 第56页 |
| ·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56-59页 |
| 5 大沽河流域施肥模拟预测与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 | 第59-63页 |
| ·不同施肥方案对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模拟预测 | 第59-60页 |
| ·大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 | 第60-63页 |
|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宣传环保知识 | 第61页 |
|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 第61-62页 |
| ·调整流域农业结构和布局 | 第62-63页 |
| 6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