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的框架及创新 | 第11-13页 |
第2章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第13-17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3-14页 |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 第16-17页 |
·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 第18页 |
·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盈余管理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盈余管理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第3章 企业生命周期研究概述 | 第27-30页 |
·国内外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回顾 | 第27-28页 |
·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回顾 | 第28-29页 |
·本文对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划分和判断 | 第29-30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0-51页 |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和手段假设 | 第30-37页 |
·初创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第30页 |
·初创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30-32页 |
·成长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第32页 |
·成长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32-33页 |
·成熟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第33-34页 |
·成熟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34-35页 |
·衰退期的盈余管理动机 | 第35-36页 |
·衰退期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36-37页 |
·样本选择 | 第37-39页 |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39-51页 |
·盈余管理程度的评估 | 第39-41页 |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程度的比较 | 第41-42页 |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方向的比较 | 第42-43页 |
·盈余管理手段替代指标的计量 | 第43-45页 |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手段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各生命周期阶段盈余管理手段的回归分析 | 第46-51页 |
第5章 企业各个生命周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分析 | 第51-57页 |
·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财目标 | 第51-53页 |
·初创期的理财目标 | 第51-52页 |
·成长期的理财目标 | 第52页 |
·成熟期的理财目标 | 第52-53页 |
·衰退期的理财目标 | 第53页 |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盈余管理策略 | 第53-57页 |
·初创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利润最大化策略 | 第53-54页 |
·成长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利润平滑策略 | 第54-55页 |
·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策略——利润稳定增长基础上的最小化策略 | 第55-56页 |
·衰退期的盈余管理策略——保住“壳”资源基础上的亏损最大化策略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局限性及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局限性及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