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立法背景下的劳务派遣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劳务派遣基本问题研究 | 第15-25页 |
·劳务派遣概念及其涵义和特征 | 第15-20页 |
·劳务派遣的概念和涵义 | 第15-18页 |
·劳务派遣的特征 | 第18-20页 |
·劳务派遣的型态和分类 | 第20-22页 |
·劳务派遣的型态 | 第20-21页 |
·劳务派遣的分类 | 第21-22页 |
·劳务派遣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 第22-23页 |
·劳务派遣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 第23-25页 |
第3章 劳务派遣立法环境分析 | 第25-34页 |
·我国劳务派遣实践的经验和问题 | 第25-28页 |
·受派员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 第25-26页 |
·其他劳动权益问题 | 第26页 |
·派遣机构的经营混乱问题 | 第26-27页 |
·要派单位的权力滥用与就业秩序的维护问题 | 第27-28页 |
·政府的政策导向问题 | 第28页 |
·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情况 | 第28-34页 |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立法情况 | 第28-29页 |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的情况 | 第29-34页 |
第4章 劳务派遣法律问题分析 | 第34-51页 |
·劳务派遣三方主体分析 | 第34-35页 |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形式劳动关系 | 第35页 |
·要派机构与被派遣的劳动者形成实际劳动关系 | 第35-36页 |
·要派机构与派遣机构的关系属民事关系 | 第36-37页 |
·劳务派遣主要法律问题分析 | 第37-51页 |
·谁是雇主 | 第38-41页 |
·谁来承担雇主的义务和责任 | 第41-45页 |
·谁享有对员工的惩戒权 | 第45-48页 |
·受派员工集体谈判和工会问题 | 第48-51页 |
第5章 中国大陆与境外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对比分析 | 第51-63页 |
·境外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回顾 | 第51-56页 |
·日本 | 第51-54页 |
·美国 | 第54-56页 |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现状与问题 | 第56-59页 |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思考 | 第59-63页 |
·对待劳务派遣的根本观念需要改变 | 第59-60页 |
·劳务派遣应采取单独立法的模式 | 第60-61页 |
·明确规定劳务派遣的收费项目及标准 | 第61页 |
·组建劳务派遣人员工会,发挥工会的集体谈判作用 | 第61-62页 |
·实行劳务派遣许可审批制度 | 第62页 |
·加强对劳务派遣的执法监督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主要观点总结 | 第6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