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鬼神的起源以及对鬼神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鬼神报应的涵义和流变 | 第13-18页 |
第一节 鬼神报应的涵义 | 第13-16页 |
一、鬼神报应的涵义 | 第13-14页 |
二、鬼神报应与善恶报应 | 第14-15页 |
三、民众相信鬼神报应观念之原因分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明清以前鬼神报应观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鬼神报应观念与明清法律文化 | 第18-34页 |
第一节 鬼神报应观念与明清法律意识 | 第18-23页 |
一、统治者 | 第18-20页 |
二、司法官吏 | 第20-22页 |
三、民众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鬼神报应与明清律典 | 第23-24页 |
一、国家律典对鬼神报应的宣扬 | 第23-24页 |
二、鬼神报应与明清法律极为类似 | 第24页 |
第三节 鬼神报应与明清司法审判 | 第24-31页 |
一、司法官利用鬼神报应审案 | 第24-27页 |
二、司法官崇信鬼神报应 | 第27-28页 |
三、将鬼神报应之说作为证据采信 | 第28-29页 |
四、积阴德 | 第29-31页 |
第四节 明清时期法律文化中鬼神报应观念之特点 | 第31-34页 |
一、城隍神地位突出 | 第31-32页 |
二、公案、笔记小说盛行 | 第32页 |
三、报应方式多样化 | 第32-33页 |
四、不同于远古神判制度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明清法律文化中鬼神报应观念在现实中的矛盾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崇信鬼神报应与鬼神信仰功利化之矛盾 | 第35-37页 |
一、矛盾之表征 | 第35-36页 |
二、矛盾产生的原因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鬼神报应与罪犯逍遥法外之矛盾 | 第37-40页 |
一、矛盾之表征 | 第37-38页 |
二、矛盾之解决途径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明清法律文化中鬼神报应观念的作用、实质及其影响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明清法律文化中鬼神报应的作用 | 第40-43页 |
一、预防犯罪 | 第40-41页 |
二、弥补法律漏洞 | 第41页 |
三、维护社会秩序 | 第41-42页 |
四、震慑官吏 | 第42页 |
五、有助于司法审判 | 第42-43页 |
六、有利于司法公正 | 第43页 |
第二节 明清法律文化中鬼神报应的实质 | 第43-45页 |
一、鬼神报应是世俗正义的缩影 | 第43-44页 |
二、明清法律文化中鬼神报应观念的实质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明清法律文化中的鬼神报应观念对今天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一、鬼神报应观念依然存在 | 第45-46页 |
二、鬼神报应观念在台湾法律中的运用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