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电子商务多方面挑战传统国际税法 | 第11-20页 |
一、关于电子商务 | 第11-13页 |
(一) 电子商务的各种定义 | 第11-12页 |
(二) 电子商务颠覆传统贸易模式,具有多方面全新特点 | 第12-13页 |
二、以国际税法视角综述电子商务发展特点 | 第13-15页 |
(一) 就电子商务本身而言 | 第13-14页 |
(二) 就外部环境而言 | 第14-15页 |
三、现有国际税法难以有效调整电子商务 | 第15-16页 |
(一) 电子商务的运用在贸易行为中使得一些等价交换活动的商业性质认定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 第15页 |
(二) 判定应税行为的法律和标准出现空白 | 第15页 |
(三) 国际税法上的某些传统概念难于适用 | 第15-16页 |
四、国际税收征管体系对电子商务无法形成有效征管 | 第16页 |
(一) 税收监管漏洞百出 | 第16页 |
(二) 搅动现有国际税收利益格局 | 第16页 |
(三) 双边条约在解决国际税收冲突时显得杯水车薪 | 第16页 |
(四) 国际逃避税现象比比皆是 | 第16页 |
五、国际间税收管辖权——电子商务导致的核心冲突 | 第16-20页 |
(一) 税收管辖权 | 第17页 |
(二) 税收管辖权冲突 | 第17-18页 |
(三) 焦点问题 | 第18页 |
(四) 几大原因导致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 | 第18-19页 |
(五) 在国际社会确立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是必要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电子商务冲击传统国际税收管辖权理论的具体分析 | 第20-30页 |
一、居民税收管辖权面临挑战 | 第20-21页 |
(一) 电子商务使纳税人居民身份的认定变得无章可循 | 第20-21页 |
(二) 电子商务条件下,法人居民身份的确定同样遭遇难题 | 第21页 |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实现举步维艰 | 第21-28页 |
(一) 所得来源地难以确定 | 第21-22页 |
(二) 常设机构原则遭遇瓶颈 | 第22-23页 |
(三) 判定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的焦点问题 | 第23-27页 |
(四) 所得的性质难以确定 | 第27-28页 |
三、因应对策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国际逃避税问题 | 第30-37页 |
一、征税与否的分歧 | 第30-32页 |
(一) 征税观点 | 第30页 |
(二) 免税观点 | 第30页 |
(三) 国际选择 | 第30-32页 |
(四) 综合评述 | 第32页 |
二、跨国电子商务的可税性分析 | 第32-33页 |
三、电子商务国际逃避税问题的成因 | 第33-37页 |
(一) 是否构成避税本身就难以判断 | 第33页 |
(二) 具体分析 | 第33-37页 |
第四章 我国应如何应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国际税法问题 | 第37-44页 |
一、健全和完善基本法律,为电子商务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第37-38页 |
(一) 制定电子合同法 | 第37-38页 |
(二) 制定电子货币法 | 第38页 |
(三) 完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立法 | 第38页 |
(四) 完善其它法律中同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 | 第38页 |
二、确定电子商务的税收立法原则,明确立法方向 | 第38-39页 |
(一) 税收公平原则 | 第38-39页 |
(二) 税收中性原则 | 第39页 |
(三) 弹性原则和简易原则 | 第39页 |
三、实施阶段性的税收政策,支持与规范并重 | 第39-40页 |
四、完善税收实体法,建立坚固的法律堡垒 | 第40-41页 |
(一) 完善现有法律 | 第40-41页 |
(二) 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41页 |
五、织补税收征管体系之网,将电子商务纳入其中 | 第41-43页 |
(一) 发展信息技术,增强追踪功能,逐步实现税收电子化 | 第41-42页 |
(二)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企业的登记备案制度 | 第42页 |
(三) 推行电子发票 | 第42页 |
(四) 建立电子认证监督审查机构 | 第42-43页 |
(五) 建立电子商务征信体系 | 第43页 |
六、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